- 连载铁伞怪侠(100回版)连载至第100集
- 奸相秦桧残害忠将岳飞,又派人追杀岳飞、高宠的后代,
- 完结明末遗恨完结至第65集
- 评书《明末遗恨》由我国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先生播讲,共65集。单田芳沙沙哑哑的嗓音,将历史知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形象逼真的说书技法融会贯通,每每使听众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一种道德教育和情操陶冶。单老根据大量的历史材料和民间传说改编创作而成的评书《明末遗恨》,情节流畅自然,一气呵成,是一部朴素耐听的好作品。李自成称帝西安后,遍发檄文,进逼北京。明崇祯闻讯大惊,遂命李建泰督师出征;李国桢严守京畿;杜勋、杜之享分别巡防宣府、居庸关。时贪官当道,连年荒旱,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周后等悉捐珠宝,资充军需。不意李建泰赚得银饷,反去保定偷安。宁武关既破,二杜俱降,京畿垂危。崇祯欲托太子于国丈周奎,夤夜亲往。无如周等纵酒狎妓,拒不接见。杜勋复奉命说降曹化淳,大开彰仪门,李国桢战死。崇祯知大势已去,持剑入宫,赐周后死;复上煤山,留诏自缢。
- 完结二战经典战役_狐鼠大战完结至第9集
- 《二战经典战役_狐鼠大战》二战经典战役包括:大战列宁格勒、攻克柏林、海狼行动、海狮计划、狐鼠大战、刻骨铭心的43秒、马其诺惊梦、诺曼底登陆、闪电战波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太平洋风暴、偷袭苏联、血战莫斯科、中途岛大海战
- 完结韩复渠完结至第10集
- 韩复榘(1890—1938年)字向方,1890年出生在霸州东台山村。国民党陆军上将,是国民党新军阀中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韩复榘因家里人口多,较为贫因,1910年韩复榘离家另谋生路,闯关东到辽阳。正值北洋第二十镇在新民府招兵,他毅然吃了军粮,编在第四十协第八十标第三营当兵,当时营长是冯玉祥。韩因有一定文化,不到半年就由正兵提升为营部司书生,并与冯建立了较好的感情。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所部改编为国民军一军。1925年1月,韩复榘任国民军一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11月,国民军进攻天津,韩复榘率敢死队首先攻入天津,并由此被升为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兼天津警备司令。1927年5月,冯玉祥所部国民军联军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韩所辖第六路改为第六军,后又任第三方面军总指挥。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时任讨逆军第三路军总指挥,率部开赴山东,抗战爆发后,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负责指挥山东军事,承担黄河防务。1938年1月11日被蒋介石邀至开封参加北方将领高级军事会议,遭到逮捕。后扣押至汉口,1月24日在“军法会审”后,以“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罪被处决。
- 完结大隋演义(上60回)完结至第60集
- 大隋的兴衰灭亡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转折性一笔,本书讲述的就是隋朝从兴盛到灭亡的演变过程,同时,本书塑造了多个历史人物,生动形象。评书大隋演义共180回,这是上部60回。大隋演义(下60回)地址:http://www.5tps.com/html/8099.html
- 完结唐吉柯德完结至第25集
- 唐吉柯德(西班牙塞万提斯著长篇小说)即唐·吉诃德(塞万提斯创作小说)。《堂吉·诃德》(中文读音:tángjíhēdé)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岀版的反骑士小说。故事发生时,骑士早已绝迹一个多世纪,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堂吉诃德原名)却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进而自封为唐·吉诃德·德·拉-曼却(德·拉-曼却地区的守护者),拉着邻居桑丘·潘沙行侠仗义、游走天下,作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但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文学评论家都称《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这本书留下了一句著名的开场白:EnunlugardelaMancha,decuyonombrenoquieroacordarme,nohamuchotiempoquevivíaunhidalgodelosdelanzaenastillero,adargaantigua,rocínflacoygalgocorredor.(德·拉-曼恰有个地方,地名就不用提了,不久前住着一位贵族。他那样的贵族,矛架上有一支长矛,还有一面皮盾、一匹瘦马和一只猎兔狗)《堂·吉诃德》原名《奇情异想的绅士唐·吉诃德·德·拉·曼恰》,作者在序言中申明:这部书只不过是对于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目的在于把骑士文学地盘完全摧毁。但实际上,这部作品的社会意义超过了作者的主观意图。在这将近一百万字的作品中,出现了西班牙在16世纪和17世纪初的整个社会,公爵、公爵夫人、封建地主、僧侣、牧师、兵士、手艺工人、牧羊人、农民,不同阶级的男男女女约七百个人物,尖锐地、全面地批判了这一时期封建西班牙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学、艺术以及私有财产制度,使它成为一部行将灭亡的骑士阶级的史诗,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作品主人公唐·吉诃德是一个不朽的典型人物。书中写道,这个瘦削的、面带愁容的小贵族,由于爱读骑士文学,入了迷,竟然骑上一匹瘦弱的老马驽骍难得,找到了一柄生了锈的长矛,戴着破了洞的头盔,要去当游侠,除强扶弱,为人民打抱不平。他雇了附近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侍从,骑了驴儿跟在后面。唐·吉诃德又把邻村的一个挤奶姑娘想象为他的女主人,给她取了名字叫杜尔西内雅。于是他以一个未受正式封号的骑士身份出去找寻冒险事业,他完全失掉对现实的感觉而沉入了漫无边际的幻想中,唯心地对待一切,处理一切,因此一路闯了许多祸,吃了许多亏,闹了许多笑话,然而一直执迷不悟。他把乡村客店当作城堡,把老板当作城堡的主人,硬要老板封他为骑士。店老板乐得捉弄他一番,拿记马料账的本子当《圣经》,用唐·吉诃德的刀背在他肩膀上着实打了两下,然后叫一个补鞋匠的女儿替他挂刀。受了封的骑士唐·吉诃德走出客店把旋转的风车当作巨人,冲上去和它大战一场,弄得遍体鳞伤。他把羊群当作军队,冲上去厮杀,被牧童用石子打肿了脸面,打落了牙齿。桑丘·潘沙一再纠正他,他总不信。他又把一个理发匠当作武士,给予迎头痛击,把胜利取得的铜盆当作有名的曼布里诺头盔。他把一群罪犯当作受迫害的绅士,杀散了押役救了他们,要他们到村子里找女恩主去道谢,结果反被他们打成重伤。他的朋友想了许多办法才把他弄回家去。在第二卷中,他继续去冒险,又吃了许多苦头,弄得一身病。他的一位朋友参孙·卡拉斯科假装成骑士把他打翻了,罚他停止做游侠骑士一年。唐·吉诃德永远爱对着臆想中的敌人猛冲过去,乱战一阵,但是由于他的美好愿望不切实际,战术荒诞可笑,因而处处碰壁,好心不得好报,甚至险些丧命。当他和桑丘吃尽苦头,辗转回到家乡时,他已一病不起。但经过一番游历,他已认识到自己从前是个疯子,那些骑士小说都是胡说八道,只恨后悔得太晚了。这个人物的性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是神智不清的,疯狂而可笑的,但又正是他代表着高度的道德原则、无畏的精神、英雄的行为、对正义的坚信以及对爱情的忠贞等等。他越疯疯癫癫,造成的灾难也越大,几乎谁碰上他都会遭到一场灾难,但他的优秀品德也越鲜明。桑丘·潘沙本来为当总督而追随唐·吉诃德,后看无望,仍不舍离去也正为此。唐·吉诃德是可笑的,但又始终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化身。他对于被压迫者和弱小者寄予无限的同情。从许多章节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他以热情的语言歌颂自由,反对人压迫人、人奴役人。也正是通过这一典型,塞万提斯怀着悲哀的心情宣告了信仰主义的终结。这一点恰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旧的信仰解体、新的信仰(资产阶级的)尚未提出的信仰断裂时期的社会心态。唐·吉诃德的侍从桑丘·潘沙也是一个典型形象。他是作为反衬唐·吉诃德先生的形象而创造出来的。他的形象从反面烘托了信仰主义的衰落这一主题。唐·吉诃德充满幻想,桑丘·潘沙则事事从实际出发;唐·吉诃德是禁欲主义的苦行僧,而桑丘·潘沙则是伊壁鸠鲁式的享乐派;唐·吉诃德有丰富的学识,而桑丘·潘沙是文盲;唐·吉诃德瘦而高,桑丘·潘沙胖而矮。他,桑丘·潘沙是一个农民,有小私有者的缺点,然而到真正把他放在治理海岛(实际上是一个村)的位置上时,他又能够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贪污受贿。后来由于受不了贵族们的捉弄离了职。他说:我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去,既没有吃亏,也没有占便宜,这是我同其他总督不同的地方。朱光潜先生在评价唐·吉诃德与桑丘·潘沙这两个人物时说:一个是满脑子虚幻理想、持长矛来和风车搏斗,以显出骑士威风的唐·吉诃德本人,另一个是要从美酒佳肴和高官厚禄中享受人生滋味的桑丘·潘沙。他们一个是可笑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是可笑的实用主义者。但是唐·吉诃德属于过去,桑丘·潘沙却属于未来。随着资产阶级势力的日渐上升,理想的人就不是唐·吉诃德,而是桑丘·潘沙了。在塑造唐·吉诃德的形象时,用喜剧性的手法写一个带有悲剧性的人物。首先,它把人物放在一个个不同的情景之中,用讽刺的笔调和夸张的手法,一再描写人物的荒唐行动,造成喜剧性的效果。其次,小说又着重描写人物主观动机与它的客观后果的矛盾(或适得其反,或迂腐反常,或自讨苦吃),在喜剧性的情节中揭示其悲剧性的内涵。再次,小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作品中,桑丘与唐·吉诃德无论在外形上,还是在形象的内涵上,都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高一个矮,一个重理想一个讲实际,一个耽于幻想,一个冷静理智,一个讲究献身,一个看重实利……两两对比,相得益彰。这一构思也是塞万提斯的创造,它不仅有利于塑造人物,而且增添了小说的情趣,突出了作品的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