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载人间悲喜连载至第74集
- 《人间悲喜》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写给彷徨者的礼物。这是梁晓声的散文精选集,也是先生七十多年人生智慧的总结和心灵独白。他通过《瘦老头》、《玻璃匠和他的儿子们》等故事从天真浪漫的童年到青葱岁月,从小日子的琐碎日常《给儿子写信》、《给哥哥的信》、《地质局长和一顶帐篷》到喜欢清风烈酒的自由,他把走遍的人间春秋、千山万水化作一篇篇真情的文字,与读者共享。一个又一个的平凡琐事,每个人,家家户户都能遇到的烟火生活日常,一个又一个包含了众生百态,说透了人生的故事,以小见大,读完令人瞬间豁然清醒。日子总在一剪清风里浅吟低唱,生命常在一缕清欢中淡定从容。忽然觉得,人生一世,似乎过客和归人都是同一个角色,苦也罢,喜也罢,生命的真谛就是简单素淡且知足快乐的活着,人生的意义就是真诚深情且温柔情趣的过着,无论怎样,都要尽力成为时光的有情人,生活的有心人,远方的有梦人,顺乎四时,温润情怀,随遇而安,且行且惜,既快乐自己,亦愉悦别人,字里行间透射出先生对人情世事的思考,闪耀着启迪人们心智的灿烂光辉。
- 完结米香完结至第27集
- 董立勃在自己熟悉的这片下野地,为我们讲述了又一个西部传奇故事。在《米香》之中,除了和白豆一样的“傻妞”米香,还多了一位上海知青宋兰,让我们体会到《白豆》以外的新鲜,也体会到董立勃突破自我的努力和希望。在新疆下野地的一个农场,爱水的江南女子米香,平凡的上海知青宋兰,,因不同的爱情观而人生命运迥异。米香从执著追求真爱的纯情少女,到怀着身孕被自己的情人许明为追求政治前途而狠心抛弃,开始了另一种自我放纵、令人心痛的生活状态;宋兰由于懦弱下嫁强奸自己的放羊倌老谢,却被农场树为安心支边的典型,提拔为知青干部。感情生活几经起落,最终寻找到一份村妇的“幸福生活”……上海知识姑娘进步成了村妇,江南纯情少女追求成了荡妇。作家魂牵梦绕的下野地,孕育美丽悲剧的能力让我们感叹。而更为感叹的,是其富于意象感和色彩感的语言及其所表达的迷人意境和氛围。时代的更迭、岁月的悲歌、人性的杂芜、情感的较量不动声色地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人性的善与恶、情感的真与伪,在清新、凄美的意象中生生不息地在角逐。读者满怀期待的董立勃,继《白豆》之后,讲述凄美故事的能力是否有了新的突破?
- 连载一千零一夜连载至第16集
- 流芳千年的不朽传说,看透人性的精神宝藏儿童世界的梦幻冒险,成人世界的冷酷寓言打开阿拉伯和东方历史文化的一把钥匙《一千零一夜》由方平等译,也叫《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字中的瑰宝。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国家,国王生性残暴嫉妒,因王后行为不端,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杀掉,以示报复。宰相的女儿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精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爱不忍杀,允她下一夜继续讲。就这样,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改掉了他的可怕做法,她从此成为长久的王后。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来由。她讲的故事能如此吸引那位国王,当然是非常动听的。确实,像《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神灯》《辛巴德航海历险记》这些故事早已传遍全世界。
- 完结黑道风云二十年2完结至第41集
- 这是一个真实的黑道故事,更是一部反映中国20年社会变迁的完美长篇史诗。故事讲述了1986年至今20余年来,东北某市黑道组织触目惊心的发展历程。这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一次不同寻常的纪念和追忆,沉重地反思在过去几十年中我们所得到的和所失去的。20年前,他们是老山战友;20年后,他们是江湖大佬——1984年,赵红兵和他的战友们在老山前线为保家卫国而把生命抛之脑后;1985年,他们复员返乡,在办公室开始朝九晚五的平凡生活;1986年,他们在家乡街头遭遇地痞挑衅,以暴治暴,一战成名,从此泥潭深陷;1992年,他们已经在当地独霸一方;1998年,他们已然成为全东北江湖盟主,呼风唤雨,无所不能;2006年,他们死的死,残的残,有的洗心革面,有的牢底坐穿,有的亡命天涯,有的飞黄腾达、风光无限……读《黑道风云20年》,感受残酷真实的黑道故事,参透变幻莫测的命运哲学。本书是全球最大的华人社区“天涯社区”创立10年来最火爆、最经典、最轰动的终极完美巅峰之作。从来没有一部小说,尚未出版就受到如此疯狂的追捧:2009年5月,本书刚刚公布出版消息,就有近10万铁杆读者迫不及待地写信给作者孔二狗,要求直接预订!《黑道风云20年》掀起的阅读狂潮绝对令人难以想象,无法超越!翻开本书,带你亲历东北黑道的真实病态世界……了解当今黑道,必读孔二狗!
- 完结儒林外史完结至第159集
-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