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结法门寺完结至第25集
- 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宋巧姣家住眉乌县宋家庄(今陕西眉县城关宋家院),自幼母亲不幸去世,父亲宋国士原是一名生员,因农境贫寒,再也无心赶考。年幼的弟弟宋兴儿只好给乡约刘公道当童工,父子三人,相依为命,苦渡日月。当时,功臣傅有德被权阉刘谨陷害身亡,其妻与子傅朋流落陕西眉乌县,农桑度日。傅朋长得眉清目秀,仪表堂堂,少读经书,举止文雅,弱冠择亲之年,其母给傅月玉镯一对,令其自寻婚配之信物。在孙家庄,傅朋偶遇孙玉姣,二人一见钟情,以玉镯订终身。此事被刘谋婆窥见,并索去玉姣乡鞋一只作谋证,愿为两人说媒提亲。刘媒婆之子刘彪素行不规,从母亲口中得知此事,准备越轨行事,偷去乡鞋并在当街拦阻傅朋,妄图借此讹诈钱财,被乡约刘公道撞见喝斥赶走。刘彪愤恨,夜间翻墙窜入玉姣住室,企图赚奸玉姣。误将玉姣舅父屈申与妗母当作傅朋与玉姣杀死,遂又将女尸头抛到刘公道家后院。刘公道明知有人加害,怕惹祸吃官司,伙同雇工兴儿将女头抛入进内,又恐兴儿泄密,将兴儿打入井内,杀人灭口。刘公道又报官诬称宋兴儿窃财畏罪潜逃。眉乌县令赵琏收系宋兴儿之父宋国士问罪,让其赔偿刘公道被盗之物,宋巧姣据理申辨,问得赵琏面红耳赤,哑口无言。恼羞成怒的赵琏滥施权威将宋巧姣收监让其交出十两银子赎出。恰巧,傅册与宋玉姣因祸起萧墙而株连不能幸免,屈打成招,打入死牢。在狱中,宋巧姣和孙玉姣各诉冤情。足智多谋的宋巧姣从傅朋和孙玉姣处得知案情原报,判断杀人凶手为刘彪,并应允为之申冤。傅朋托人把宋巧姣赎出。宋巧姣得知刘谨陪同皇太后来到法门寺拜佛降香,冒死撞殿告御状。宋巧姣刚一喊冤,刘谨就以惊驾罪名喝令推出砍了。宋巧姣嘶声喊冤,悲号哭诉,感动了皇太后发善心,喝令左右:“佛宝殿前哪有杀人的道理!”遂唤宋巧姣诉明冤情。皇太后派人查清此案昭雪宋国士一乾人等的冤情,将凶手刘彪、刘公道处死,孙玉姣、宋巧姣与傅朋也终结良缘。传说,宋巧姣哭诉完起身后,她膝下所跪的石头上便出现了两个圆圆的膝印儿,表明鸣冤之久,哭诉之长,连天地也感动,致使膝下硬石凹陷,表明了她聪明机智,仗义勇为、不惧权威、斗胆告御状的感人情景。以后,人们就把这块留有膝窝的青石叫“巧姣跪石”。这个故事后来编成戏曲《法门寺》,从此广为流传。本;Aclass=UBBWordLinkhref="http://www.ys
- 完结论评书中的语言学完结至第1集
- 连丽如,满族,1942年生于北京。中国煤矿文工团评书演员,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她的主要作品有:《水浒传》、《红楼梦》、《鹿鼎记》、《斩莽剑》、《康熙大帝》、《三国演义》、《康熙私访》、《刘墉传奇》、《智圣东方朔》、《大隋唐》、《东汉演义》等。他重视说功、做功、打功,说到谁,就摹拟那个人物的神情、语言、声态,有时也使用方言、韵白,加上必要的动作,表情状物,绘声绘色,形成了神完气足、层次分明、起伏跌宕,耐人寻味的独特风格,艺术精湛已自成一家。目前,连先生及连派弟子已有三处场地表演。除最早的宣南书馆外,还有崇文书馆和东城书馆,分别在崇文区文化馆和东城区文化馆。
- 完结雍正皇帝完结至第201集
- 雍正皇帝即爱新觉罗·胤禛。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yìnzhēn)(满语:injen)(1678年—1735年),满族,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清圣祖康熙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hūwaliyasuntob),庙号清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宪皇帝,temgetulehehūwangdi)。葬清西陵之清泰陵。雍正在位时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并将青藏、外蒙古地区纳入版图,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实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一系列铁腕改革政策,对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早年经历胤禛于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1678年12月13日)寅时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是康熙帝第四子。德妃乌雅氏所生。由于其生母乌雅氏出身低微,没有抚育的资格,此外,清初时后宫也不允许生母抚育自己的儿子,因此胤禛满月后由佟贵妃抚养。康熙皇帝曾评价幼年的胤禛喜怒不定,后经胤禛请求,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撤此考语。因性情急躁,父皇康熙用戒急用忍训喻他。胤禛早年随康熙巡历四方。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夏,康熙第一次罢黜了太子胤礽。在推选新太子的过程中,胤禛支持复立胤礽,同时与皇八子胤禩也保持良好的关系。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复立胤礽为太子。同年封胤禛为雍亲王。此间诸皇子为谋求储位,各结私党,勾心斗角极为激烈。当时的太子胤礽两立两废,康熙诸皇子储位的传奇猜疑很多。胤禛由于善于治国、懂得韬光养晦。他尊释教道学,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与诸兄弟维持和气,与年羹尧和隆科多交往密切,同时向父亲康熙表现诚孝,画西藏于版图,赢得康熙的信赖。康熙帝: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登基为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胤禛即了帝位之后,重用康熙十三子胤祥,而康熙皇八子胤禩先是被安抚封为廉亲王,后被削宗籍和圈禁,并被改名为"阿其那",意为待宰的鱼。康熙的皇九子胤禟发往西宁,后被削宗籍和圈禁,并被改名为"塞思黑",意为讨厌的人。皇十子胤?被圈禁,康熙的皇十四子胤祯(允禵)先是派去守陵,再后来受圈禁。康熙皇十二子胤祹被降爵,后康熙的皇三子胤祉也被革爵圈禁。从雍正年间时,对雍正继位的谈论便不绝于耳。虽然史学界对皇位合法性尚无定论,但流传的把"十改于"的改诏之说是不成立的。因为传位遗照有满汉文两种文本。在汉文本中,繁体的传位于皇四子应写作传位於皇四子,字形差异很大,无法把於改成于,也无法在皇和四中间删去十字。在满文本中,皇子前面有皇子的封号,即雍亲王,满文写作hūwaliyasuncinwang。贝子一词,满文写作beise。由此可见两者无法修改。在满文本诏书中提及皇子姓名时,胤禛写作injen,胤祯写作injeng;四写作duin,十四写作juwanduin。综上所述,流传的把"十改于"的改诏之说不成立。主张篡位说的学者中,有的认为康熙去世过于突然,未来得及留下任何传位遗诏,而雍正和隆科多等合谋抢占了先机,有的认为康熙生前两立两废太子,对立储君一事劳心伤神,直到临终前才属意皇十四子为储君。按照正统继位说学者观点,如果没有实在的证据证明其他皇子为康熙所属意,雍正的即位是有理由的。他在政治上采取多种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皇位。首先是消除异己,分化瓦解诸皇子集团,将胤禵从西北军前召回,加以圈禁。晋封胤禩为廉亲王和总理事务大臣。将胤禟发往青海西大通(今青海大通西北)。鉴于清朝没有行之有效的立储制度,常因皇位继承权产生争端,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雍正元年(1723年),接受山西巡抚诺岷的建议,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措施,以此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并限制地方横征暴敛。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帝又针对康熙末年各地亏空钱粮严重,决定严格清查,对贪官污吏即行抄家追赃,对民间拖欠,命在短期内分年带征。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以作威作福、结党营私之名,责令抚远大将军年羹尧自尽,同时削隆科多太保,后圈禁致死。并因此株连出汪景祺《西征随笔》案和查嗣庭试题案。雍正七年(1729年),发生曾静遣其徒张熙策动川陕总督岳钟琪谋反的投书案,牵连到已故理学家吕留良,世宗遂大兴文字狱,以作为控制思想、打击政敌、提高自己权威的手段。同年,为适应西北用兵之需,始设军机房(十年时改军机处),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军机大臣只能缮述皇帝命令,本身无赞画权,因而使皇帝更加集权于一身。他还在题本、奏本之外,命督抚布按等地方大员密折奏事,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清世宗把他批阅过的奏折选择一部分辑成《朱批谕旨》。他对臣工的谕旨,由张廷玉等纪录编成《上谕内阁》、《上谕八旗》。他的各种体裁的文章被后人辑为《御制文集》。去世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胤禛因迷信道士,服用丹丸过度死于圆明园。葬于清西陵之泰陵,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