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结三打保险箱完结至第50集
- 这部书讲述的是1943年发生在哈尔滨的一段传奇的故事.当年日本侵略者在满洲训练了一批特务,准备在战败后潜伏下来.为了搞到这份特务名单,我军侦查员潘天华奉命打入了敌特务机关,与特务机关长金百艳展开了全面的较量.一打保险箱时,潘天华不幸被保险箱中自动手枪击中负伤,后以周折,重返特务机关任职;二打保险箱时,机关长助理土井智在机要办公室埋伏,发现了潘天华----特务机关精百验是一个十分狡猾阴险的特务头子,既认可潘天华的才华,又疑心潘天华是共产党员,使用各种手段来测试潘天华.潘天华凭借着地下人员的配合和自己的聪明才智迷惑金百艳,最终在三打保险箱时将特务名单取走.这部书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既宏扬了民族正气,又具在极强的可听性.
- 完结五鼠闹东京完结至第40集
- 北宋时期,江湖上有著名的三侠五义,其中五义又称五鼠: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而三侠中的南侠展昭展雄飞因耀武楼献艺,被四帝仁宗封为御前四品带刀护卫,在开封府包大人手下当差。鼠猫虽同为侠道中人,但却因绰号相克的关系而心存芥蒂,引起了五鼠的不满。心高气傲冲动卤莽的白玉堂首先沉不住气,一个人离开陷空岛,上京找展昭挑战。途中遇上善良正直而又手无缚鸡之力的赶考书生颜查散遭强人抢掠,于是暗中出手相助,并与之结为异姓兄弟。白玉堂抵京后,意欲犯桩大案把展昭逼入困境,以显示自己的本领,挫挫展昭的锐气,于是夜入皇宫题诗盗取三宝,并约南侠在陷空岛比试一番。这才引出了五鼠闹东京。
- 完结南海豪侠黄飞鸿完结至第46集
- 黄飞鸿(1847年7月9日—1924年12月),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原籍南海西樵禄舟村,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于佛山,他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1924年8月,广州商团总长陈廉伯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趁孙中山北伐,在广州发动武装暴乱,纵火劫掠。黄飞鸿与其继室莫桂兰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宝芝林连同刘永福写给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毁于战火。黄飞鸿经不起沉重打击,因而忧郁成疾,是年12月不治去世,终年78岁。黄飞鸿身后萧条,贫无以殓,幸弟子邓秀琼为他料理后事,葬于白云山麓。1847年农历七月初九出生于广东佛山镇。1853年从其父黄麒英习武。1859年随父在佛山、广州、顺德一带卖武,其间以四象标龙棍胜武师郑大雄左手钓鱼棍法,得少年英雄之名。1860年在佛山豆豉巷卖武时遇铁桥三高徒林福成,在佛山随林福成学艺近两年,学成铁线拳和飞铊等绝技。1863年移居广州,铜、铁行工人集资为其设武馆于第七甫水脚,飞鸿结束卖武生涯。1865年广州三栏行(果栏、菜栏、鱼栏)中人聘为行中武术教练。1866年在西樵官山墟一当铺夜宿时遇贼人打劫,飞鸿一人击退数十人,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随后应邀到在石龙乡授徒。1867年一洋人携如牛犊大的狼狗在香港设擂向华人邀斗,黄飞鸿不甘华人受辱,赴港以猴形拐脚击毙恶犬,自此扬名香江。1868年香港水坑口大笪地小贩彭玉摊挡被一恶棍强占打伤,黄飞鸿路见不平相助,被对方同伙数十人持械围攻,被黄飞鸿击败。约1868年另设馆于广州西关廻澜桥附近教徒授艺兼医刀伤跌打,三栏教席由梁宽代替。1869年在佛山平政桥斗蟀场为卢九叔任护草(现场保镖)时,黄飞鸿严惩歹徒,在佛山名噪一时。1871年娶妻罗氏,婚后三月罗氏病卒。1873年受聘广州水师武术教练,并考取广州将军衙门靖汛大旗手一职。1882年记名提督吴全美聘飞鸿为军中技击教练,停办廻澜桥所设武馆。1886年其父麒英染疾卒。月余后,吴全美去世,飞鸿辞去军中技击教练职务,在广州仁安街设跌打医馆宝芝林。1888年黑旗军首领刘永福赏识黄飞鸿武艺高强、医术精通,聘为军医官和福字军技击总教练,向其赠医艺精通木匾。1894年刘永福率领军队赴台湾抗击日本侵略军,飞鸿随刘率九营福字军抵台,驻守台南。1895年6月刘永福护台失利,飞鸿离台返粤,自此仅行医不授武,宝芝林前榜:武艺功夫,难以传授;千金不传,求师莫问。约1896年续娶马氏为妻,生二女、二子(汉林、汉森),不久马氏病卒。约1902年续纳岑氏为妻,生二子(汉枢、汉熙),不久岑氏病卒。1911年8月应刘永福邀聘,任广东民团总教练。1912年鱼栏伙记马如灿(卖鱼灿)遭歹徒勒索被殴,飞鸿见义勇为严惩歹徒,义救卖鱼灿一事在羊城广为传颂。1915年续莫桂兰为妾。1918年在广州十八甫福安街梁氏蟀猎场任守。1919年精通武术的次子黄汉森遭妒,往广西梧州渡任护勇时被鬼眼梁暗算惨死。受此打击,飞鸿不再向其他儿子传授武技。1919年4月9日在广州海珠戏院广东省精武会成立大会上表演飞铊。1924年8月广州国民镇压商团暴乱,西关一带房屋被毁,仁安街宝芝林受累被焚,资财付于一炬,其长子汉林又告失业,因而忧郁成疾。次年农历三月廿五日,病逝于广州城西方便医院。其父黄麒英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黄飞鸿并非广东十虎之一,广东十虎分别是:王隐林、黄澄可、苏黑虎、黄麒英、周泰、谭济筠、黎仁超、陈铁志、苏灿、梁坤),飞鸿6岁从父习武,13岁随父鬻技街衢,尽得家传功夫。后遇铁桥三(即梁坤,广东十虎之一)之爱徒林福成授其铁线拳、飞砣绝技,并在宋辉镗处学得无影脚,武艺日臻精进,稍后,黄飞鸿随父于广州乐善山房设馆授徒。黄麒英谢世,黄飞鸿子承父业成为一代宗师,是当时南派武林中最年轻的武术教练。一生中,曾先后被提督吴全美、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聘为军中技击教练。相传其平生绝技有双飞砣、子母刀、罗汉袍、无影脚、铁线拳、单双虎爪、工字伏虎拳、罗汉金钱镖、四象标龙棍和瑶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诸势,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号。此外,黄飞鸿亦善于舞狮,有广州狮王之称。莫桂兰在林世荣、邓秀琼的帮助下,携黄飞鸿的两名儿子移居香港设馆授徒,传授黄飞鸿遗技。1983年在香港去世。
- 完结刘兰芳_双枪老太婆(47回)完结至第47集
- “双枪老太婆”左右开弓,百发百中!让敌人闻风丧胆,围剿与反围剿,侦察与反侦查,敌我难辨,险象环生,双枪一出,闻风丧胆。
- 完结锋剑春秋(万仙阵)完结至第60集
- 《锋剑春秋》,是著名的神魔系列小说《六部春秋》的第六部,清无名氏撰,或谓黄淦撰,不过鉴于没人知道黄淦之名,和叫无名氏差别也不大。约作于嘉庆初期,大约和元代秦始皇平话有些渊源关系。清光绪年间各书坊纷纷石印此书,书名或题《后列国志》、《万仙斗法兴秦传》、《万仙斗法后列国志》、《后东周锋剑春秋》等。元人《秦并六国平话》,别题《秦始皇传》,据说叙述的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及以后实行苛政导致失败的故事。《锋剑春秋》所述故事与此时间上有所重叠,讲的是秦始皇兴兵吞并六国的主要(并非全部)经过。自然,当全是杜撰的经过。《锋剑春秋》与《封神演义》大体类似,都是借史讲神怪的小说。《封神》借的是武王伐纣,《锋剑春秋》则借秦王政兴兵伐六国、六国为保宗庙社稷拼死抗争的旧事,讲述两派神仙布阵斗法、下凡历劫。和《封神》一样,《锋剑春秋》里也用到了很多真实的历史人物,孙膑、王翦、毛遂、秦始皇、齐襄王等等,这些战国后期的国君、将军、谋士要比商周时期更加有史可征,《锋剑春秋》也一向被书目学家列入讲史一类,视为历史演义小说。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书目学家对这类小说不感兴趣,根本就没好好读过。《锋剑春秋》所讲的历史与正史相差甚远,拿神怪小说当历史,和关公战秦琼差不多。《锋剑春秋》中的主人公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大军事家孙膑(不用说,历史上的孙膑并没参加反秦战争),在小说里,他成了一个明知不可而为之、逆天行事的悲剧英雄。书中两派神仙布阵斗法的描写,于《封神演义》有所模拟和承袭,但也并不雷同。神仙人物的性情较《封神》更有人情味儿,人物描写对话也不刻板,时有调皮惫懒之态,这一点上与《西游》更为相似。《锋剑春秋》最大的特点,在于抹煞了古典小说中常见的正邪之辨,颇有反传统的风味。不仅秦、齐两方的主帅王翦、孙膑都是正面人物,双方背后的老大海潮圣人和南极仙翁也没有明显的正邪之别。讲起道理来,一面是顺应天命、替天行道,一面是忠义两全、人定胜天,公公婆婆都有理。双方互骂对方为妖仙、妖道,所使的妖法也没什么仙魔之辨,不管施法的是谁,符咒所及,天神天将都得听命。小说趁机也讲了不少道教义理,比如,请仙咋请?为啥信香一着被请求的神明就能知道?真是,一般人还真不能告诉他!另外,《锋剑春秋》里还请了些名人友情客串,像诡计多端的东方朔、爱管闲事的孙悟空,都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名人效应。
- 完结隋唐演义(116回版)完结至第116集
- 《隋唐演义》评书讲述的是隋王朝临末日时,以瓦岗寨为首的起义军,联络朝中被隋炀帝迫害的将领,推翻隋朝,建立唐王朝的故事。隋朝末年,朝廷腐败,炀帝昏庸,奸相宇文化及父子把持朝政,他们残害忠虔,鱼肉目姓,致使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反隋义军遂遏竿而起。以秦琼、徐懋功、程咬金等人为首的四十六位英雄好汉歃血结盟,决心共同除昏君,扶明主,改天换日。他们在瓦岗山建立了反隋义军,招英雄、纳贤士,多次与隋朝官兵浴血奋战,并联合各路反王聚兵四平山,欲在炀帝杨广下杨州观花之际除杨灭隋,但未能如愿,反而兵败四平山。瓦岗英雄们并不气馁,他们请英才,用智慧,几度大破隋将摆下的绝命阵,最终困死杨广,杀死奸相,成了灭隋之大业。其后秦琼等人又助秦王李世民翦灭群雄,辅佐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了一统天下的大唐帝国。
- 完结包公案(电视版)残完结至第51集
- 《包公案》又名《龙图公案》,全名为《京本通俗演义包龙图百家公案全传》,又称《龙图神断公案》。公案小说,明代的公案小说,讲述包公破案的故事,是古代文学三大公案之一。影响较大。全书十卷,安遇时编。编著者安遇时生平事迹待考。《包公案》实际上是一部有关包公故事的短篇小说集,每篇写一则包公断案的故事。其内容虽不连贯,但包公形象却贯穿全书。与其他公案小说一样,《包公案》的成书,也是源自民间故事的流传。宋元时代,商业、手工业的发达造成了都市的高度繁荣和城市人口的激增。在工商荟萃、人稠物穰的都市中,为适应日益壮大的市民阶层的文化娱乐需求,一种适合市井平民的说话艺术诞生于瓦肆勾栏之中。说话艺人敷演的故事被称为话本,后经文人整理,这种话本便成为最初的通俗短篇小说了。《包公案》的题材,部分来自民间流传的包公故事,也有部分采录自史书、杂记和笔记小说中的有关材料而加以编排敷演成篇的。包拯,历史上实有其人,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人。宋仁宗时,曾官监察御史、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史等。《宋史·包拯传》称他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日:‘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包公在开封府尹任上,以清正廉洁著称于世,深得百姓爱戴。有关包公的民间传说广为流传,宋元以来以包公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包公形象不断被丰富、被理想化,成为封建社会中最著名的清官形象。这种现象是有其历史和社会原因的。在漫长的封建专制重压下生活的民众百姓苦不堪言,他们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在明君和贤臣身上。帝王的生活对百姓来说是既陌生又遥远的,因此,清官、贤臣便成为百姓理想的寄托,并在各种文学艺术形式中成为主角。小说的基本内容是歌颂包公的,写他秉公执法,清正廉明。通过他审理的一系列有关人命、奸情、盗贼、争占等类案件,作者塑造了一个为民除害的清官形象。其中有些故事判斩了皇亲国戚,如《黄叶菜》、《狮儿巷》;有的故事揭露了土豪劣绅的狠毒凶残,如《栽赃》、《鬼推磨》;而《屈杀英才》、《久鳏》则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包公案》中的许多故事情节,为后来的《龙图公案》、《龙图耳录》等侠义公案小说所汲取。书中有的故事写得曲折生动,人物形象也较鲜明,但全书文意较差,思想性、艺术性两皆平平。但就是这些在当时社会上被认定的非主流作品,却得以广泛的流行。这并不奇怪,宋元时期市民阶层的崛起和市民文化的兴盛是侠义公案小说流行的根本原因。百姓的文化程度、文化心态和文化口味决定着各种文学艺术形式作品的公众认知度。时至今日,以包公故事为题材的戏曲、影视剧目仍然多达几十种。我们完全可以说,包公的故事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在反腐倡廉、民众呼唤司法公正的今天,包公形象仍然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 完结楚汉相争完结至第50集
- 刘邦起义灭秦,先入咸阳。项羽嫉之,用范增之计设宴于鸿门,召刘邦赴宴;范增为害刘邦,命项荘在筵席前舞剪行刺刘邦。幸赖张良、项伯相救,刘邦才得脱险。淮阴人韩信,胸有天才,但时时不得志。张良赠剑劝他弃楚投汉,并给他一封荐书。韩信到了藵中,丞相萧何知其有才,向汉王刘邦竭力保荐。刘邦因韩信曾受辱胯下,乞食漂母,不肯重用,勉强委一小官。萧何认为大材小用,三次保荐,终不能扭转刘邦的看法。韩信因不得重用,挂印弃官出走。萧何问讯,连夜月下追赶,并愿以全家性命力保韩信,劝其回去。至此,韩信才取出张良的角书(介绍信),萧何大喜,呈送刘邦。由此刘邦得以重用,登台拜韩信为元帅,授以兵权。萧何大喜,呈送刘邦。由此刘邦得以重用,登台拜韩信为元帅,授以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