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结帝王女人-中国最后一位皇后的故事完结至第218集
- 《帝王女人-中国最后一位皇后的故事》是关于中困最后一个皇后慈禧的故事。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的这部小说里,她重新描绘了最引入兴趣的一个统治者在极端动荡时期的生活。慈禧在帝王时代出身低微。按照惯例,她17岁进宫,成为数百个嫔妃之一。但她独特的美貌和操控的能力使她很快变成了第二皇后。宫廷里许多人对慈禧既怕又恨,但她受到人民的崇拜。皇后掌权(甚至在她丈夫活着时)与中国从古代转换到现代方式的历史有些类似。赛珍珠对皇后生活的了解和迷恋都非常感人。她揭示了这位唯我独尊、声名狼藉的最后皇后的本质.同时她又使读者经历了中国争取自由和民主的斗争。部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的长篇小说,读来令人心醉神迷。
- 完结千古一帝秦始皇完结至第21集
- 《千古一帝秦始皇》(一)01-07《千古一帝秦始皇》第01集-横空出世《千古一帝秦始皇》第02集-创造奇迹的人(上)《千古一帝秦始皇》第03集-创造奇迹的人(下)《千古一帝秦始皇》第04集-阴霾的童年《千古一帝秦始皇》第05集-春风得意吕不韦《千古一帝秦始皇》第06集-后宫引发的政治风波(上)《千古一帝秦始皇》第07集-后宫引发的政治风波(中)《千古一帝秦始皇》(二)08-14《千古一帝秦始皇》第08集-后宫引发的政治风波(下)《千古一帝秦始皇》第09集-有一个人叫李斯《千古一帝秦始皇》第10集-李斯的仓鼠人生《千古一帝秦始皇》第11集-李斯韩非的生死较量《千古一帝秦始皇》第12集-一统六国(上)《千古一帝秦始皇》第13集-一统六国(下)《千古一帝秦始皇》第14集-焚书坑儒(上)《千古一帝秦始皇》(三)15-21《千古一帝秦始皇》第15集-焚书坑儒(下)《千古一帝秦始皇》第16集-漫漫求仙路《千古一帝秦始皇》第17集-万里长城长《千古一帝秦始皇》第18集-皇陵地宫的秘密《千古一帝秦始皇》第19集-帝国残阳《千古一帝秦始皇》第20集-滔天阴谋《千古一帝秦始皇》第21集-帝国丧钟
- 完结改变世界的女人完结至第24集
- 点此进入《改变世界的女人》打包下载列表为了纪念49位杰出的女性以及她们对我们的生活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罗莎琳德·霍顿和萨利·西蒙斯所著的《改变世界的女人》收集了她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从统治者和勇士到运动员和发明家,从作家和艺术家到英雄和革命家。这些动人的记载比任何文学作品更能反映出女性的斗争、悲剧、奉献和胜利。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从克利奥帕特拉到玛丽亚·抹大拉到麦当娜和威尔士王妃戴安娜。每位不同寻常的女性的故事都是以当时的时代为背景。对于每一位杰出女性,我们都了解她所取得的成就、她的背景、性格以及鲜为人知的事实,所有这些使得她们那么地与众不同。收集在《改变世界的女人》中的有以下女性的传记故事:克利奥帕特拉、玛丽亚·抹大拉、布迪卡、圣女贞德、伊丽莎白一世、凯瑟琳大帝、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珍妮·奥斯丁、维多利亚女王、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埃米琳潘克赫斯特、玛丽·居里、弗吉尼亚·伍尔夫、西蒙娜·德·波伏瓦、德雷莎修女、罗莎·帕克斯、伊娃·贝隆、玛格丽特·撒切尔、安妮·弗兰克、玛丽·昆特、杰曼·格里尔、麦当娜、威尔士王妃戴安娜。
- 完结鬼谷子成功谋略大全完结至第273集
- 治世谋略,处世良方对曾国藩处世智慧感兴趣的朋友点此收听对励志经典羊皮卷感兴趣的朋友点此收听中国人向来有追溯历史的传统,五千年博大精深而又漫长悠久的文化底蕴流淌在民族的血液里,根植在国人的心灵中。水流有起有落,有激荡有低回,文化也有褒有贬,有高扬有诋毁。文化传承的不仅是智慧,更是历史的血脉。我们追记历史,其实就是关怀当下,就是想从遗风遗俗中窥见前人的智慧,寻求当下问题的解决之道。正因如此,那些名噪一时、开宗立派的代表人物才总是凝聚后人探索的目光。也因此,《鬼谷子》受到世人追捧,逐渐浮出水面。《鬼谷子》融古通今,更具现实意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无论是竞争双方还是合作对象,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较量,都在寻求制胜自强之道。一国的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到国家之生死存亡;一个人的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关系到企业经营之成败得失;一个人在职场的言谈举止,关系到他的升迁去留;即便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言谈技巧运用如何,也关系到此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甚至此人的生死安危。
- 完结汉武帝铁血雄风大汉天子完结至第14集
- 收录了罢黜百家、马邑之围、强盛帝国的到来、卫青出征,直捣龙城、推恩令、收复河朔、张骞出使西域、漠南之战、霍去病收复河西、漠北决战、一代雄主的晚年、李陵战败,司马迁遭刑等内容。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
- 完结王阳明完结至第321集
-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宁波余姚人,我国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王阳明在哲学上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命题,冲击了僵化的程朱理学,最终集“心学”之大成。“阳明心学”的思想本质是强调个性化的发展、个人意愿的尊重及个体创造力的调动,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王阳明“致良知”的思想内涵,是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人的自觉的意识和行为,强调主观立志和主体精神的力量,强调人的自我更新,倡导学习要自求自得。致良知说,包括体认和实现两个层面。体认良知是指人本身的自我修养,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指人对自身的道德认知和情感的体验过程。实现良知则是指人的思想和情感见之于行为的过程,即为规范道德行为和端正人生态度的实践过程。 王阳明反对朱熹的“知先行后”说,提出“知行合一”说。他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强调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要人们在修养上防于未萌之先,克于方萌之际,重视对意念的克制工夫。 王阳明坚持我国古代儒家教育的传统,把道德教育与修养放在首位。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王阳明早年提倡静处体悟。他认为道德修养的根本任务是“去蔽明心”,即去除物欲的昏蔽,发明本心所具有的“良知”。道德修养无须“外求”,而只要做静处体悟的功夫。晚年提出事上磨炼。他认识到一味强调静坐澄心,会产生各种弊病,容易使人“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甚至使人变成“沉空守寂”的“痴呆汉”。改而提倡道德修养必须在“事上磨炼”。主张省察克治。他主张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和检察,自觉克制各种私欲。强调贵于改过。他认为人在社会生活中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一些违反伦理道德规范的过错,即是大贤人,也难以避免。在道德修养中,不贵无过,而贵改过。 王阳明提出“随人分限所及和益精其能”说。主张施教要照顾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他认为一个人从婴儿到成人有其发展的阶段性,比如种植树木,须栽培得宜,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才能取得成效。他提出人的资质是不同的,施教须随人分限所及,因人而异,不可躐等;人的才能也互不相同,使他们益精其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这一学说,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分层教学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化发展。 王阳明在施教方法上主张乐习不倦。他竭力反对一味督责、鞭挞绳缚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学者考虑到学生乐嬉游而惮拘检的心理特点,否则就会出现学生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的局面。王阳明还提倡教学中要动静搭配,使学生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从而乐习不倦。本书包括传奇的出生经历、顽皮的天才少年、用计谋改变继母、超出常人的志向、莫名失踪的新郎、向大儒请教学问、失败的格竹实验、正式参加科举考试、开启仕宦的生涯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