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结红军内部斗争完结至第438集
- 徐光祖徐耀祖兄弟遭人陷害,在走投无路之际,跟着邢执中参加了黄麻起义。不久,起义军遭到了凶恶的敌人刘思超的镇压。徐光祖兄弟在邢执中的带领下,为了寻找主力,历经艰险,并在凤凰山寨主马占祥的帮助下,到达了木兰山,找到了副总指挥……日本投降了。徐光祖率领徐郑支队偷偷出关,在东北战场上跟国民党重新展开了新的较量。徐耀祖却为了掩护中原突围,差一点儿丢掉性命,一个旅的人马也拼光了。他顽强地收拢人马,在鄂东北坚持下去,一直等到徐光祖率领先遣兵团,在取得了平津战役的胜利之后,挥师南下,剑指刘思超的老巢,兄弟俩这才走到一起了。刘思超投降了,唐大龙生死不明。徐光祖徐耀祖终于在党的领导下,无论经历多少曲折,他们终于有了圆满的结果!徐光祖的心里,就涌起难以遏制的冲动。战争打到现在,他才感觉到,他走过的道路,是何等的艰辛,又是何等的辉煌啊。遥想当年,要不是邢执中把他和徐耀祖一起带到七里坪,他们兄弟二人何曾想过要卷进这一波澜壮阔的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紧接着又抗击日寇的革命洪流当中呢?那个时候,他们牢记徐家祖训,虽说憧憬天下大同的美好前景,却怎么也不肯动刀动枪与人厮杀。就是亲舅舅甄友权谋夺了他的家产,害得他差一点儿冤死牢狱,他也只是想打他一顿出一口气。没想到,兄弟俩竟被甄友权叫人差一点活活打死。邢执中救了他们,对他们讲述的革命道理,使他们明白,只有通过打打杀杀,才能杀出一个大同世界。他们豁然开朗,从此以后,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敌人的子弹,他们吃过;同志的误解,他们受过;战友的背叛,他们遇过;失败,在很多时候是他们的家常便饭,胜利果实的喜悦,他们一样品尝了不少。但无论怎样,他们都在坚定地战斗下去!
- 完结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完结至第21集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王安石留给后人的传世名句。然而,作为“唐宋八大家”中的重要成员,王安石给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并不仅仅在于文学,更在于政治,在于改革,在于变法。作为北宋神宗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以主持“熙宁变法”闻名于世。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又戛然而止的大改革,将王安石这个名字与“变法”永远联系在了一起,也注定了他生前位极人臣,身后骂名滚滚的传奇命运。王安石生于公元1021年、卒于公元1086年,这位66岁的江西老人究竟是如何将传奇进行到底的?他的是非成败、千秋功罪,到底应该如何评说呢?北宋时代,封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财富日益丰富。与前朝相比,官宦士人的俸禄待遇非常优厚。士大夫们普遍追求高雅而又奢侈的生活方式。很多官员的家中不仅妻妾成群,还蓄养着不少的歌姬舞女。朝廷对于这种现象不仅不会干涉,事实上还鼓励有加。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社会风气当中,贵为一国宰相的王安石,却始终坚持一夫一妻,终其一生,他始终不离不弃,没有出妻纳妾。那么,王安石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这种违背世俗常规的做法,到底说明了什么呢?自宋太祖赵匡胤建国以来,北宋王朝一直坚持重用文臣,抑制武将的政策。文职官员普遍享有较高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待遇。宰相身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国家元首皇帝最主要的助手,是政府的最高行政首脑,他的薪酬待遇自然名列百官之首,无人可比。然而,王安石这个宰相却始终过着极为简朴甚至寒酸的生活,那种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跟他无缘也无关。那么,手握重权与重金的王安石为什么甘于清贫的生活呢?从今天开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走近王安石这个“唐宋八大家”中最为独特的传奇人物,揭开一段你不得不看的历史真相。
- 完结百家讲坛-白居易完结至第7集
- 百家讲坛-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他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少年时读书刻苦。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池上》。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能不畏权贵近臣,直言上书论事。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十年,因率先上书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杭州人为了纪念他还把靠西湖边的一面,命名为白堤。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