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结驻京办主任完结至第48集
- 《驻京办主任》是王晓方的一部描写官场文化作品,以驻京办这样一个政府平台展示了官员形形色色的工作、生活形象。作品以李金华批判的跑部钱进为引,深刻描写了官场的腐败行为。作品取材真实,鲜活灵动,故事饱满丰沛,文字生动洒脱,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复杂逼真。驻京办在现代政府强调法治,公开,透明的视野里,显得突兀刺眼而又格格不入,小说通过对东州市政府驻京办主任丁能通的深入刻画,层层揭开驻京办的神秘面纱,塑造了一批以市委副书记李为民为代表具有高尚政治品格和政治智慧的政治家形象。小说讲述了市长肖鸿林,常务副市长贾朝轩从改革精英蜕变为腐败分子的罪恶过程,生动刻画了深处政治漩涡的丁能通及诡谲圆滑又精明干练的人物性格。小说以驻京办这个鲜为人知的政治平台,用现实主义手法,生动叙述了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在改革过程中的艺术形象,新颖独特,鲜活灵动,好似一部灵魂的交响乐,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思索和艺术震撼!王晓方,辽宁沈阳人,生于六十年代,理学硕士,混迹官场多年,原沈阳政府秘书。现为职业作家。相信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是一个敢于直面灵魂的人,却又自比一条躲在水里的鱼,因为鱼只有躲在水里才会最安全。作家是鱼,文学的海,爱上文学,当然就海阔凭鱼跃了。著有长篇小说《致命旋涡》、《少年本色》、《驻京办主任》等。《致命旋涡》一经出版便引起广泛关注。长篇小说《心灵庄园》获得新浪网第二届华语原创文学大奖赛优秀长篇小说篇。
- 完结北京人在纽约完结至第19集
- 美国——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讲是一个遥远陌生的国度。来自大洋彼岸的消息也不相同,有人说那里是天堂,有人说那里是地狱。大提琴家王起明和妻子郭燕从肯尼迪机场下机伊始就陷入了一种可怕的幻灭感中,为了谋生,王起明进餐馆打工,郭燕去工厂干活。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她)们放弃了同甘共苦的初衷,走上了一条充满竞争,心酸,冷漠的人生之路。王起明暴发有了钱,郭燕找到新的家,但都没有因此获得幸福安宁,在新的生活波折中,王起明大起大落一贫如洗,郭燕被逐出家门流落街头,他(她)们的女儿也要离家出走。自由女神依然冷傲注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涌入纽约淘金寻梦,又有一批中国人走出肯尼迪机场,望着他们兴奋的面孔,王起明百感交集……
- 完结梵天之眼完结至第86集
- 泰戈尔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吉檀迦利》里,究竟藏着多少秘密?神秘的死亡命题,让近百年来研究它的人,大多死于非命,夏青也不能例外。只是,夏青教授临终前给自己的学生沈默留下一句话——《吉檀迦利》的第五个秘密……沈默和夏青教授的女儿夏晓薇,能地努力终于解开了这个谜,而谜底却只是一串人名:婆罗贺摩,贾亚希玛,吴尚贤,宫里雁,囊占,傅恒......泰戈尔,溥仪。反而成了一个更大的谜团。于是,两人开始四处奔波,试图找到揭开这个谜底关键所在,然而他们所到之处,被访问的每个人都神秘地死去了,而在他们的背后一种神秘力量带着死亡也正在一步一步地逼近……蒲岸,一个复杂的矛盾体。时而谦恭有礼,时而狷狂不羁。好读书,但不求甚解。博而不专,杂而不精。从电脑编程到读词格律,知识结构就像朱元璋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残羹剩炙馊米烂菜一锅煮。一个不着边际的妄想者。一条北国平原的虫子,却总爱做江南水乡的梦。幻想着垆边似月的美人和桨声灯影里的那一轮皓月。喜欢米兰·昆德拉的那句话——真正的生活永远在别处。一个近乎极端的偏执狂。坚信自己能够写一部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悬疑注说。为了这个狂妄的梦想,居然不远千里跑到黔南大山里蛰伏百日。忽而自觉茅塞顿开如醍醐灌顶,竟然将已经写了十多万字的初稿付之一炬,其决绝之心如壮士断腕。砥心励志,经年有余,乃成《梵天之眼》一书,目前似乎颇为自得。
- 完结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完结至第41集
- 上世纪中叶,朝鲜半岛燃起熊熊战火,新中国面临唇亡齿寒之虞,千钧一发之危。铁骨铮铮的毛泽东毅然作出了选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铁血男儿毛岸英,以非军人身份主动请缨,奔赴战场,几十天后为国捐躯。忠魂一缕飘天外,马革裹尸尸未还。强敌当前,慨然送子上前线的毛泽东是英雄。挺身而出,弃安逸而赴艰险的毛岸英是英雄。彭德怀:毛主席把他的儿子托付给我,我怎么向他交待哟!周恩来:岸英的牺牲,对党,尤其对主席,都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毛泽东怆然叹道:怎能不想呢?他是我的儿子啊!1922年10月24日,毛岸英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毛岸英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下党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后来,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1936年,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在苏联期间,他开始在军政学校和军事学院学习,以后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曾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毛岸英遵照毛泽东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在解放区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解放初期,任过工厂的党委副书记。他虽然是毛泽东的儿子,但是从来没有因自己是领袖的儿子而欺压百姓,相反,总是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和普通劳动群众打成一片。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09年10月5日,温家宝来到毛岸英烈士墓前献上花束。他对着毛岸英的塑像说:岸英同志,我代表祖国人民来看望你。祖国现在强大了,人民幸福了。你安息吧。在朝鲜桧仓郡志愿军总部陵园里,长眠着一位天下知名的烈士——毛岸英。几十年访朝的中国人,总是怀着特殊的感情到那里凭吊。按彭德怀的话说,他是我们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他的光荣牺牲,既体现了领袖与人民的一致,也表现出个人崇高的献身精神。在同龄人中,有他那样曲折经历的非常少见。先后流浪、留学和在东欧参战,并在国内学农,参加土改,到工厂当干部,参加志愿军,最后牺牲在美军投下的燃烧弹形成的火海中。曲折的童年毛岸英,1922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市,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出生后,他随父母到过上海、广州、武汉,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随母亲及两个弟弟回长沙县东乡板仓隐蔽。1930年,杨开慧被湖南军阀何键逮捕时,8岁的毛岸英也被一同抓进监狱,目睹了母亲与敌斗争和牺牲前的惨烈。随后,他被保释出狱,翌年被外祖母、舅妈带到上海交给毛泽民。毛岸英兄弟三人被送到地下党主办的大同幼稚园后不久,小弟毛岸龙去世(还有突然失踪一说)。党组织因顾顺章叛变等事件一再遭到破坏,幼稚园的孩子们被迫疏散。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称为红色牧师的董健吾领回家中,因1933年中共中央迁往江西瑞金,党的经济资助中断。董的原配妻子在生活困难时,对两兄弟的态度变坏。据毛岸英讲,兄弟俩曾一度过着流浪生活。后来,董健吾将他们找回,与地下党接上关系,于1936年托东北军将领李杜将两兄弟送往欧洲,随后到莫斯科入国际儿童院。在苏联的生活在国际儿童院,毛岸英学习认真,不久便担任了少先队大队长,1939年加入了共青团并担任支部书记。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尽管中苏两党有过不让中国孩子服兵役的约定,毛岸英仍坚决要求参战。不久,他找到苏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被批准去军校学习。1943年毕业时,他获中尉军衔,并加入联共(布),后来回国转为中共党员。不久,他又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在校期间曾到红军中担任过坦克连的党代表,参加过进军白俄罗斯、波兰和捷克的战斗。1946年1月,他随苏共派往延安的医生一同乘飞机回国。临行前,斯大林专门接见了他,并赠送了一支手枪,他直至牺牲时,身边还带着这支枪。岸英到延安,毛泽东抱病到机场迎接。据中央机关工作的老同志回忆,毛泽东的心情和身体一下子好了许多。父子在一起只吃了两天饭,毛泽东便要毛岸英到机关食堂吃大灶,并让他到当时著名的劳动模范吴满有家学种地,上劳动大学。吃惯了洋面包的毛岸英,这时睡农民的土炕,一样干起农活儿。1947年春,国民党进攻延安,他随中央机关北撤,又按毛泽东的安排去土改工作团,在山西临县参加试点。他写信报告父亲说,两个月的收获比蹲在延安机关学习两年还多。此后,他又到冀中、山东搞过土改,并参加了中宣部、中央机关保卫训练班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半个月后,毛岸英与刘思齐结婚,毛泽东参加了婚礼,只送了一件穿过的大衣,并对儿媳说:白天岸英穿,晚间你盖,都有份。1950年春,毛岸英跟随李克农访苏并当过翻译,此后又要求到基层。1950年夏,他任北京机器总厂党总支副书记,并决心在这个工厂连续不断地做十年工作。赴朝参战同年10月,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毛岸英在家中遇到了准备出征的彭德怀,便要求入朝参战,并得到毛泽东支持。随后,他到志愿军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除了彭德怀等几人了解他的身世,其他人都只知道这是一个活泼、朴实、能干的年轻人。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开始,因志愿军司令部所在的大榆洞发报甚多而被美军测出,认定有重要机关并派飞机前来轰炸。当时,毛岸英等四人在木板房中。燃烧弹落下瞬间,形成上千度高温。有两人先后跳出后,木板房便化成灰烬。事后,在两具遗体中,依据一块苏联手表的残壳,才辨认出毛岸英的遗体。毛泽东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强忍丧子之痛,缓缓地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这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的第六位亲人。武立金,笔名苏北。1952年生于兵家必争之地徐州。毕业于南京外语学院,吉林大学研究生。1969年在珍宝岛之战的感召下应征入伍,1975年至1978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工作,曾荣获金日成颁发的军功章一枚。现为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理事。性喜藏书、读书、写书。写过散文、诗歌、纪实文学,编过词典。主要作品有《毛泽东遇险实录》、《毛泽东诗词与他的夫人》、《险难中的邓小平》、《数文化鉴赏词典》、《东北亚地名名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