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结读史有学问之小问题大历史完结至第21集
- 《小问题大历史》节目内容源自《问吧》一书。不过,编辑们以《问吧》为基础,发掘了更多的问题和内容。比如,寇准常被称为寇老西儿,《问吧》里就有这样的问题:寇准被称为“老西儿”是因为他是山西人吗?而单单对这样一个问题的解释,显然过于简单,构不成一档完整的节目。编辑们就开始搜集寇准的资料,选取一些能反映寇准这个人物性格的事件。为使节目生动,在细节方面还加上一些合理的想象。这样,从小问题入手,而最后展现在听众面前的是一个处于真实历史场景中、全方位立体鲜活的寇准形象。
- 完结家完结至第51集
- 小说《家》的写作年代是1931年,写的是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小说写了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写了几对年轻人——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之间的恋爱、婚姻纠葛,写了他们不同的遭遇;写了学生请愿,觉慧被关禁闭,兵变惊乱,鸣凤、梅芬、瑞珏相继惨死,觉民逃婚,觉慧出走……通过这些故事,作家批判的锋芒不仅指向旧礼教,更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其所描述的恋爱婚姻悲剧的真正意义,也不只是主张自由恋爱,而是唤醒青年“人”的意识,启迪与号召他们与封建家庭决裂。在作者看来,觉慧与婢女鸣凤的恋爱悲剧,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之间的婚姻悲剧,其根源都在于他们追求幸福爱情、婚姻的愿望与封建礼教以及封建专制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旧的家族所代表的专制制度,扼杀了他们的幸福和生命。巴金写这部小说,目的在于他要以笔为武器,对这个“垂死的制度”,喊出“我控诉”:巴金感悟:“《家》自然不是成功的作品,但是我请求今天的读者宽容地对待这本27岁的年轻人写的小说.我自己很喜欢它,因为它着少告诉我一件事情:青春是美丽的东西。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 完结施公案完结至第58集
- 《施公案》又名《五女七贞》,晚清民间通俗小说。亦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百断奇观》,8卷,97回,未著撰人。大约由于其故事始于说书,后经人加工整理敷演而成。现存道光四年(1824)刊本,有嘉庆三年(1798)序文,可推知它大约成书于嘉庆年间。现尚存多种道光年间的刻本。1982年北京宝文堂新排印本402回,包括部分续书。《施公案》一书主要讲康熙年间施仕纶在黄天霸等人辅佐下办案捕盗故事。大致说施公在江都县知县任内破获连环无头命案,拿奸僧九黄、淫尼七珠及十二寇,收绿林英雄黄天霸。黄天霸、贺天保等助施公拿关大胆,擒刘六、刘七等。施公官迁顺天府尹,赴任途中,黄天霸于恶虎村不得已镖打武天虬、濮天雕自刎,救施公脱险。施公在顺天府又破奇案,升任通州仓厂总督。奉旨出巡山东,放赈救灾,途中得黄、贺等相助拿获抢粮盗首于六、于七;返京途中又于霸王庄拿黄隆基,独虎营拿罗似虎,河间府拿侯七,任邱县拿谢虎。康熙封施公为漕运总督。后施公与黄天霸、关小西奉旨出巡,又收神弹子李公然、白马李七侯。一路平冤锄恶,破盗金牌案,杀采花贼飞来燕;于海州杀冒名知县毛如虎,摩天岭剿余成龙,水龙窝拿费德功;三打殷家堡,使堡主殷龙退还所劫粮饷,又擒关东大盗蔡天化。黄天霸、朱光祖、褚标等三进连环套,破窦尔敦盗御马案。施公返朝后,又奉旨破御用琥珀夜光杯被盗案,为此于朝舞山遇险,被黄、贺与何路通救出。各路英雄大破齐星楼,擒琅琊王王朗,夺回御杯。康熙对施公及各有功英雄封赏有加。全书以施公做漕运总督出巡山东为界,分为前套和后套。清末以来,演述《施公案》的各派名家,说前套大半相同,说后套则分成几种路子。《施公案》(又名《五女七贞》)的中心人物为施仕纶,实即康熙年间施世纶,字文贤,清汉军镶黄旗人,曾任泰州、扬州、江宁知府、漕运总督等官,著有《南堂集》,《清史稿》有传。小说《序》称采其实事数十条,表而出之,使天下后世知施公之为人,且使为官者知以施公为法也。但书中许多公案题材和情节,大都出于虚构。《施公案》又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百断奇观》共8卷,97回。其故事始于说书,后经文人敷演而成。小说以施仕纶为中心人物。从施仕纶作扬州府江都县令写起,到升任通州仓上总都止。所作之事,不外审案和剿寇。情节比明代公案小说更加曲折,灵怪色彩较浓。小说的另一主要人物是侠客黄天霸,作者塑造这一人物意在使安暴济民的侠客和致君泽民的忠义结合起来。对待晚清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荡寇志》提供的是血腥镇压的模式,《施公案》提供的则是剿抚并用、以扶为主的模式。它在同治至光绪年间曾续至10集。其后续作品还出现了《龙图公案》、《彭公案》。此外又有《李公案》、《刘公案》、《于公案》、《张公案》等。《施公案》语言通俗,颇似口语。叙事长于铺排,具有民间通俗文学的特点。现存有道光四年(1824)刊本,有嘉庆三年(1798)序文,可推知它大约成书于乾隆、嘉庆年间。另有多种道光年间刻本。1982年北京宝文堂新排印本402回,包括部分续书。小说从施仕纶作扬州府江都县令写起,到升任通州仓上总督时止。所作之事,不外审案和剿寇。情节比明代公案小说稍加曲折,断案之外,又有私访遇险之事。书中大小百十余案,描写了施世伦不畏权贵,秉公执法,打击、整治贪官赃吏和豪绅恶霸。例如智擒凶僧九黄、淫尼七珠,捉拿莲花院十二寇,恶虎庄的武天虬、濮天雕。小说的另一主要人物为侠客黄天霸。黄行刺施公被擒,有感施公乃是一位清官,便改邪归正,改名施忠,辅助清官保国安民。无奈与昔日的绿林朋友反目成仇,定计斩决十二寇,不得已镖打武天虬。这一人物的塑造,意在使安暴济民的侠客和致君泽民的忠义结合起来。《施公案》是中国公案小说和侠义小说的合流之作。它在同治、光绪年间曾续至10集。其后续作品还出现了《彭公案》等。此外又有《李公案》、《于公案》、《张公案》等。这类小说的特点是:每以名臣大官,总领一切,而侠客则帮助政府。但由于《施公案》宣扬惩恶扬善思想,并迎合市民心理,故产生很大影响。京剧《恶虎村》、《连环套》等数十曲剧目,均与小说《施公案》有关。小说语言通俗,类似口语;但粗糙庸俗,语多不通。其善于铺排,则具有民间通俗文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