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结风尘侠义图(53回)完结至第53集
- 镇国王常万年去西凉平叛,被困断肠岭,太师曹霸诬告常万年投敌谋反,正德皇帝听信谗言,抄杀常氏全家。镇南王胡大海之后胡全忠还朝怒打曹霸,被皇上罚俸一年,气病不起。其子胡忠颖学艺归来,在天齐庙为民除害,摔死国舅,全家被绑赴法场。常鹏英、康永孝等人劫法场,逃出京城失落江湖。常鹏英与大明开国功臣的后代郭启龙、李振鹏、康永孝、胡忠颖五兄弟结义,在五老侠的帮助下,保才子王守仁投亲,巡查南京
- 完结施公案完结至第60集
- 施公案,晚清民间通俗小说。亦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百断奇观》,8卷,97回,未著撰人。大约由于其故事始于说书,后经人加工整理敷演而成。现存道光四年(1824)刊本,有嘉庆三年(1798)序文,可推知它大约成书于嘉庆年间。小说的中心人物施仕纶,实即康熙年间施世纶,字文贤,清汉军镶黄旗人,曾任泰州、扬州、江宁知府、漕运总督等官,著有《南堂集》,《清史稿》有传。小说《序》称“采其实事数十条,表而出之,使天下后世知施公之为人,且使为官者知以施公为法也”。但书中许多公案题材和情节,大都出于虚构。《施公案》又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百断奇观》共8卷,97回。其故事始于说书,后经文人敷演而成。小说以施仕纶为中心人物。从施仕纶作扬州府江都县令写起,到升任通州仓上总都止。所作之事,不外“审案”和“剿寇”。情节比明代公案小说更加曲折,灵怪色彩较浓。小说的另一主要人物是侠客黄天霸,作者塑造这一人物意在使安暴济民的“侠客”和致君泽民的“忠义”结合起来。对待晚清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荡寇志》提供的是血腥镇压的模式,《施公案》提供的则是剿抚并用、以扶为主的模式。它在同治至光绪年间曾续至10集。其后续作品还出现了《龙图公案》、《彭公案》。此外又有《李公案》、《刘公案》、《于公案》、《张公案》等。《施公案》语言通俗,颇似口语。叙事长于铺排,具有民间通俗文学的特点。现存有道光四年(1824)刊本,有嘉庆三年(1798)序文,可推知它大约成书于乾隆、嘉庆年间。另有多种道光年间刻本。1982年北京宝文堂新排印本402回,包括部分续书。小说从施仕纶作扬州府江都县令写起,到升任通州仓上总督时止。所作之事,不外审案和剿寇。情节比明代公案小说稍加曲折,断案之外,又有私访遇险之事。书中大小百十余案,描写了施世伦不畏权贵,秉公执法,打击、整治贪官赃吏和豪绅恶霸。例如智擒凶僧九黄、淫尼七珠,捉拿莲花院十二寇,恶虎庄的武天虬、濮天雕。小说的另一主要人物为侠客黄天霸。黄行刺施公被擒,有感施公乃是一位清官,便改邪归正,改名施忠,辅助清官保国安民。他与昔日的绿林朋友反目成仇,定计斩决十二寇,不得已镖打武天虬。这一人物的塑造,意在使安暴济民的侠客和致君泽民的忠义结合起来。《施公案》是中国公案小说和侠义小说的合流之作。它在同治、光绪年间曾续至10集。其后续作品还出现了《彭公案》等。此外又有《李公案》、《于公案》、《张公案》等。这类小说的特点是:“每以名臣大官,总领一切”,而所谓侠客,则“帮助政府”。但由于《施公案》宣扬“惩恶扬善”思想,并迎合部分市民心理,故产生很大影响。京剧《恶虎村》、《连环套》等数十曲剧目,均与小说《施公案》有关。小说语言通俗,类似口语;但粗糙庸俗,语多不通。其善于铺排,则具有民间通俗文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