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结马寿出世完结至第6集
- 这个故事出在清朝康熙四十二年,当时在北京前三门外,也就是正阳门又叫前门,崇文门又叫哈德门,宣武门又叫顺治门,出了四个土匪,匪号人称四霸天。北霸天姓安叫安太,是明王府的管家。西霸天叫吕盛刁,外号净街阎王幌杆吕,在京西门头沟开煤窑。东霸天花班豹李四叫李德隆,在前三门外开着四十八处明场宝局。南霸天铁罗汉宋金刚,保镖出身,来到北京之后,和他们三个拜了盟兄弟。他们倚仗北霸天安三太的势力,官府不管,百姓们惹不起。这四个每人手下都养着二百多个打手,这些人全属母鸡的,没鸣(名)儿,净是外号儿。什么长毛狗,短毛狼,铁笊篱,不漏汤,该死,倒霉,小蓁椒,套裤料,烂脚丫,不流脓。就这么一帮,在前门外抢男霸女,胡作非为。这帮人里头不管是谁被人抓去了,什么叫大宛两县,营城司防护林,五营二十三巡,南北两衙门,顺天府、都察院,只要见到了安三太二指宽的一张纸条,就得把人放出来。谁敢惹他们哪。这些人是抓吃抓喝,坑绷拐骗,净做伤天害理的事,他们专门抓哥儿弄姐儿,看见街上小姑娘长得好看,没大人跟着,他们就给抓走卖到妓院里去。小小子长得好也给抓走,卖到象姑下处,他们每天都在前三门外抓小孩儿,这一天可抓出事来啦。这天正是六月初一,永定门外南顶庙会上来了一个小孩儿,十一二岁的年纪。长得黄白净子,长脸膛,细眉大眼,鼻直口阔,穿一身鱼白裤褂,青洋绉大褂,青缎子双脸儿鞋,鱼白袜子。头戴马莲坡的大草帽,蓝绸子里儿,卷帽檐儿上钉着五福捧寿,双飘带上绣长寿字,手拿棕扇,一步三摇的从前门往南走。这小孩家住安定门国子监,姓马单字名寿,家里寡母孤儿。他父亲活着的时候是开镖局子的,专走北路镖,内外蒙、草地、库仑一带什么占山为王的,落草为寇的,提起闷灯马坤没有不知道的。有一次,马坤的一趟镖往外蒙走,马坤没跟着去,因为他预料这条道上不会出事。没想到这镖还没到外蒙就被人劫去了。伙计回来跟马坤一说,马坤说:好,这是挑我的匾不叫我干了,我找他去。他一个人也没带,背上单刀,骑上快马,直奔山寨而去。来到山前,下马亮刀,破口大骂。等山大王出来了,马坤一看是个老头儿。老头儿一见马坤,没说几句话就知道他青年有为,便反他请到寨中。原来这老头儿也不是占山为王的,他问明了马坤的身世,知道马坤尚未娶妻,就对马坤说,他有一个女儿已经二十出头,一身好武艺,尚水许配人家,愿意把女儿嫁给马坤。马坤说,要做这门亲事得洗手不干,放火烧山,跟他回家,把你养老送终,就这样,这门亲事算成了。马坤回北京办了喜事。第二年,马大奶奶生下马寿。转过年老人就故去了。马寿长到九岁,马坤得了一场病,医治无效,临终前嘱咐妻子,千万不要教马寿练武,说:练武没有好下场,我死之后,把镖局一收,叫孩子多念几年书,将来得个一官半职的,也好改换门庭,不要再吃刀把子这碗饭了。说完了,马坤就死啦。丧事办完,马大奶奶就把镖局一收,守着马寿过日子。
- 完结战国春秋完结至第80集
- 中国特定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一段时期(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分界线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一般史学界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为春秋战国分界线。关于春秋战国断代,历来说法不一:或以《春秋》绝笔之年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为春秋下限;或以周元王元年(前475年)为战国始年,或以周贞定王元年(前468年)得名由来春秋战国来源于春秋和战国两部分,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据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的解释,春秋意指春去秋来,以编年体形式记录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