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欢迎加入粉丝群:563434026《聊斋志异》衍生出了无数的影视剧和小说,李庆丰老师独家演播最原汁原味的聊斋故事。谈狐说鬼,讽贪刺虐,品真悟道,鉴往知来。此版为福利免费版,欢迎大家收听。记得多多订阅支持呦~
简介:霍元甲,清末著名的爱国武术家,他的武艺出众,又执仗正义,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先后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轰轰烈烈,充满传奇色彩。有多部影视作品描述他的事迹。被评为沧州十大武术名人。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属沧州地区),汉族。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今属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原南河镇),为纪念霍元甲这位名震中外的爱国武术家,经天津市民政局审核并报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其故乡天津西青南河镇自2009年1月18日起更名为精武镇),霍元甲出身镖师家庭。排行第二。父亲霍恩第以保镖为业,武艺高强,生有三个儿子:霍元卿、霍元甲、霍元栋。幼年体弱,在27岁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乡,时常挑柴到天津去卖。28岁后到天津当上码头装卸工,后来在农劲荪开设的怀庆药栈当帮工,升任掌柜。1909年,41岁的霍元甲,由农劲荪介绍来上海,接受由陈公哲、陈铁生所创办精武体操会中主教武术。孙中山对霍元甲以武保国强种的胆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精武会成立10周年之际,他亲临大会,题写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以示对霍元甲的纪念。霍元甲幼年体质瘦弱,其父霍恩第督教子侄辈习武时不愿让他参加,怕他日后习武不成坏了霍家拳的声誉。而霍元甲不愿当懦弱无能之辈,便暗下决心,偷偷练功,暗中与众弟兄比较。天长日久,霍元甲居然练出一身好武艺,身体也逐渐发育得健壮起来。那时,霍元甲家中的生活还不算宽裕,农忙种地,农闲时便挑着柴担走二十多里路去天津卫卖柴。一日,霍元甲挑着柴担来到西门外的西头弯子,柴禾还没卖,便有混混儿来要地皮钱、过肩钱,而且出言不逊。霍元甲与之口角起来。混混儿没把这个卫南洼的庄稼人放在眼里,骂骂咧咧脱掉羊皮袄便朝霍元甲打去。霍元甲动作快,一闪身使混混儿扑空,摔个嘴啃泥。混混儿恼羞成怒,爬起后飞脚去踢。霍元甲伸手抓住混混儿的脚脖子,一拉一推,又将混混儿摔个仰面朝天。这一回,混混儿知道了厉害,爬起二话没说,撒腿就跑。工夫不大,那人又招来十几个手拿刀枪棍棒的人,把霍元甲团团围住。霍元甲忙抽出担柴的大扁担,沉着应战。待混混儿们打来时,霍元甲挥舞扁担,左突右刺,前扫后抡,呼呼生风,混混儿手里的刀枪棍棒被打飞不少。就在这场恶斗愈演愈烈之时,突有人大喊:住手!来者是混混儿的头目、脚行的冯掌柜。冯掌柜见霍元甲武艺高强,是个英雄人物,便有意收留他为自己壮威。冯掌柜对霍元甲十分殷勤,买下柴禾,又设宴款待,希望他能来脚行管事。霍元甲征得父亲同意后,便来到天津谋生。霍元甲当了脚行的管事,却看不惯脚行勒索平民和商贩的行为,将什么地皮钱、过肩钱、磨牙钱、孝敬钱等五花八门的苛捐杂税免收不少。时间一长,霍元甲的行为得罪了冯掌柜和众混混儿,没法不和他们分手。其间,霍元甲结识了农劲荪。农劲荪是北门外竹竿巷怀庆药栈的掌柜,很看重霍元甲的武艺和人品,便将他请到药栈来帮忙。药栈经营的是药材,大批药材从水路运来,在南运河北大关码头卸货,搬运进药栈后,再转卖给天津各中药店。成捆的药材搬运装卸都需要力气。药栈里原来有一个力气大的汉子,遇上大捆的药材,别人搬不动时,他就大显神通,因此也常居功自傲,称王称霸。霍元甲来后,他很忌妒,总想找机会较量。后来,就发生了轧路石碾堵大门,青石碌碡堵井口的一连串事件,都被霍元甲一一破解。那人自讨没趣,知道斗不过霍元甲,便不辞而别另谋它就。经过这次风波,使霍元甲名声更大,更多的人知道了他是位武艺高超的大力士。光绪二十六年初春,霍元甲又做出一件震撼津门的大事,为替平民百姓伸冤,使铁砂掌打伤皇家运粮船队的镖师。运粮官一声呐喊,命士兵将霍元甲捆起。霍元甲自恃无过,也不反抗,任士兵捆绑。这可急坏了农劲荪,正在不知所措时,恰逢当朝体仁阁大学士徐桐在此下船换轿。农劲荪也顾不得风险不风险,急忙闯过去喊冤。徐桐听禀报后,命将霍元甲带来,问清情由,慨叹霍元甲是条好汉,责怪粮船镖师仗势欺人。徐桐得知霍元甲是卫南洼小南河村人,不由甚喜。原来,徐桐的官地就在卫南洼大侯庄一带,临近小南河。徐桐对运粮官说:粮船镖师欺人太甚,霍元甲打抱不平,有何过错?运粮官只好放人。后来,这件事成为武林中一段佳话。霍元甲的名声也因此传得更远。1890年秋天,霍元甲打败了一个找上门来比武的武师,有了武艺高强的名声。之后,由于喜欢行侠仗义,霍元甲逐渐在天津一带有了名气。霍元甲在脚行(恶霸剥削搬运工的组织)做过管事,后来又到天津城北门外怀庆药店打工。在药店干活期间,他能挑动千斤药材,力推两个大青石碌碡,人们送给他一个绰号:霍大力士。在怀庆药店打工时,霍元甲结识了药店掌柜农劲荪。农劲荪曾留学日本,知识渊博,他常给霍元甲讲一些中外故事,使之大开眼界,明白了不少道理。1901年,有个叫斯其凡洛夫的俄国大力士来到天津戏园表演,他声称:打遍中国无敌手,让东亚病夫们见识见识,开开眼界。霍元甲找上农劲荪,到戏园和斯氏比武。当斯其凡洛夫私下了解到霍元甲武功高强时,决定妥协。到约定比武那天,斯其凡洛夫临阵求饶,说:我只是来天津表演的,我说的那些话不算数。霍元甲让他登报认错,斯氏只好应允,随后很快离开了天津。1909年,英国大力士奥彼音(实为在一个英国马戏团工作,并不是大力士)在上海摆下擂台,讥讽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上海民众十分不满,但又无人敢应战。农劲荪从报上得知此消息,遂向上海知名人士、同盟会员、革命党人陈其美推荐了霍元甲。霍元甲一到上海,上海各大报纸用大号字体刊登消息。霍元甲挑战奥彼音,奥和霍约定比武中不得使用指戳、足勾等中国武术技法,并约期在张园公开比赛。但到了比赛时间,却不见他的踪影,原来奥彼音已逃之夭夭。1910年9月,日本柔道会对霍元甲吓跑俄、英大力士之事,很不服气,便挑选了十几名高手,找霍元甲较量。霍元甲先让他的徒弟刘振声上场,刘以静制动,连胜对方五人。日领队非常恼火,自恃技艺纯熟,点名与霍元甲较量。双方刚一交手,日领队便知对手厉害,他企图黑手伤人,但被霍识破。霍元甲虚晃一招,用肘急磕其臂,日领队骨断筋折,只好认输。张园擂台比武虽没打成,但在上海掀起了习武热潮,各大学校蜂拥而至,邀请霍元甲及其弟子去讲习武术。这一时期,有一人对霍元甲影响很大,促成了霍元甲从讲求传统武德,向武术救国转变。这个人,就是霍元甲青年时代的知己农劲荪。霍元甲是在脚行干活时认识农劲荪的。当时的农劲荪是孙中山手下的革命者,在天津开办怀庆药栈,以采药为由掩护革命。霍自正告诉记者,农劲荪早年留学日本,通外语,有学问,也爱好武术。孙中山希望他结交一些武术名家,为推翻满清统治作准备,而曾祖父又渴望学知识,两人一见如故,成了莫逆之交。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农劲荪等人帮助下,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霍自正说,在寻求救国的道路上,霍元甲迈出了很不容易的两步:第一是打破家规,开始收外姓人为徒。霍家七代家传绝技迷踪拳,向来是不传给外姓人的,为救国,曾祖父破了家规;第二是把迷踪拳改为迷踪艺,让花哨的套路变得更实用,以便让人们能够尽快掌握要领,学会防身。迷踪艺以霍家绝技为基础,又囊括了各派之精华。霍自正说:此拳不难学,但是极难练,柔中有刚,迈步如猫,急如闪电。与人交手时,往往对方还没有看清门道就被击倒,令对手眼花缭乱,迷失踪迹,因此得名。孙中山先生对霍元甲将迷踪拳公之于世的高风亮节非常赞许,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赠送给精武体育会。坐落在天津市西青区小南河村,1986年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整修了霍元甲故居、修建了霍元甲陵园,用以纪念这位名震中外的爱国武术家。1997年再次修葺了霍元甲故居,扩建了霍元甲陵园,辟为霍元甲故居纪念馆,霍元甲故居纪念馆由霍元甲故居和霍元甲陵园两部分组成。故居建于清同治初年。1997年,在其原址翻盖成青砖瓦房的三合院。跨进小院门楼,是一镶有福字的影壁墙。影壁墙后面是一明四暗五间正房,小院左、右各有厢房一间,中间正房挂着霍元甲遗像,两侧是霍东阁在霍元甲遇害后所写的唁联一生侠义,盖世英雄。西屋霍元甲书房墙上高挂着孙中山为精武体育会的题词:尚武精神。故居内陈列了一些霍元甲练武时所用的武器和精武会的会旗等文物,以及霍元甲生前用过的遗物。霍元甲陵园位于小南河村南,占地近一公顷,整体建筑采用轴线对称式布局。由神道、石狮、享殿、石牌坊、寝园组成。陵园还设有霍元甲生平事迹陈列馆,展览包括四部分:一、幽燕之初露锋芒二、奋发智勇,誓雪国耻三、创建精武,强国强种四、爱国精神,发扬光大霍元甲的棺木于1989年4月29日迁葬于此。霍元甲故居纪念馆从建成之日起已有数万的爱国人士前来参观瞻仰,重温霍元甲这位爱国英雄的传奇事迹和感人精神。如今,纪念馆已列为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天津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霍元甲生在一个迷踪拳的世家。父亲霍恩第以保镖为业,因霍恩第的迷踪拳出神入化,所以很多大商人都求他保镖,霍恩第只镖穷苦百姓、清白之人,对贪官污吏决不保镖。霍恩第有三子:霍元栋、霍元甲、霍元卿,元甲排行第二。据说霍元甲幼年体弱,父亲霍恩第不让他习武,担心元甲习武日后有损霍家名声,拒不授艺于他。但元甲志存高远,他日日留心,处处参察,偷艺于父传兄弟之机。苦练于舍外枣林之僻。后为父知,受责。元甲保证绝不与人比武,不辱霍家门面,方准父兄一起习武。元甲天资聪颖,毅力惊人,功艺长兄亢进,在兄弟之中出类超群,并在24岁那年5分钟之内击败了一位仅仅用三式打败了霍元甲的哥哥与弟弟的人。父见此,一改旧念,悉心传艺于他。后元甲以武会友,融合各家之长,将祖传秘宗拳发展为迷宗艺,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霍元甲成年后在天津经营药材商店,后到上海办精武体育会(精武门),为发扬中华武术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上海,他曾经在擂台上击败俄罗斯大力士(一说俄罗斯大力士被霍元甲亲自击败,另一说俄罗斯大力士听到霍元甲的名声放弃比赛)。有一次,日本一个大力士团来中国要求比试,霍元甲因病派弟子刘振声接战比试,结果打败了日本力士。精武体育会是1910年由霍元甲在上海创立的武馆,霍元甲创立精武体育会的其中一种原因是因为他觉得我们中国的武术不应该有门派之分,我们应该博众家之长,这样各自的武术才有进步,才能把我们的国术发扬光大(李小龙先生和这点相似)。但霍元甲在创立精武体育会之后数月内即逝世。元甲被商会下毒而死。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山东大侠刘振声慕名来津,求拜于元甲门下。霍察其正直,遂收为弟子。从此破了霍家拳「传内不传外」的先例。元甲侠肝义胆。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谭嗣同变法遇难,大刀王五(王子斌)避难津门,与元甲一见如故,遂成至交。后王子斌在京遇难,被八国联军枭首示众。元甲与刘振声潜入京城,盗回首级,并取得《老残游记》作者刘鹗协助,将义士身首合葬,尽了朋友之义。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有一俄国人来津在戏园卖艺,他在报纸上登出广告,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国无敌手。霍元甲见了广告,并听说俄国人还当场信口雌黄,侮蔑中国人无能,极为气愤,当即邀怀庆会馆主人农劲荪和徒弟刘振声前往戏园,见到俄国大力士在台上吹嘘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病夫之国如有能者,可登台较量。霍元甲在台下哪里还坐得住,不顾众人劝阻,一个箭步,气宇轩昂地跳上戏台,开门见山地说:我是‘东亚病夫’霍元甲,愿在这台上与你较量。此时翻译将霍元甲生平来历告知俄国人。此俄国人闻知霍元甲威名,不敢怠慢,连忙将霍元甲让进后台,霍元甲当场质责俄国人:为何辱我中华?并提出三个条件:一是重登广告,必须去掉俄国人是世界第一的说法;二是要俄国人公开承认侮辱中国的错误,当众赔罪谢过;否则就是第三个条件:我霍某要与之决一雌雄,并命其当机立断,色厉内荏的俄国力士哪敢出场比武,只好答应了前两个条件,甘愿登报更正和公开承认藐视中国人的错误,从而灰溜溜地离开了天津。宣统元年(1909年)冬,上海来了一个名叫奥皮音的英国大力士,在张园设擂,辱中华是病夫之国,民众是东亚病夫。霍元甲应上海武林友人之约,与农劲荪、刘振声同赴上海,为雪病夫之耻与奥皮音约期比武。奥皮音先以万元押金作为要挟,后又把比武时间拖至在当年六月进行。赛前霍元甲已在张园摆起擂台,用英文刊登广告,文曰: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从事!并声明专收外国大力士,虽有铜筋铁骨,无所惴焉!比武那一天,奥皮音早已被吓得逃之夭夭。霍元甲威震俄、英大力士,为中华民族雪洗了东亚病夫之耻,鼓舞了中华民众之志气,为亿万同胞所钦佩、仰慕。创办中国精武体操会1910年6月1日,霍元甲结合时势,在农劲荪等武术界同仁协助下,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孙中山先生赞扬霍元甲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之信念和将霍家拳公诸于世的高风亮节,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惠赠精武体育会。霍元甲死亡之谜当时上海蓬莱路一带为日侨聚居之地,日本柔道会得知霍元甲勇挫俄、英两国大力士,今又创立了精武体操会,很不服气,特从国内选派十几名武术高手,由柔道会长亲自率领来华,以研究为名,请霍元甲等人来技击馆比武,双方各自择定公证人。比赛开始时,霍元甲先命徒弟刘振声出阵,令其采用诱敌之法,寻机取胜,刘振声上场后,稳如泰山一般,日方人员认为有机可乘,使用多种招数,竟没有撼动他。即使日方派出其力气最大者上阵,也被刘振声一脚踢得倒地不能动弹。刘振声以静制动,以逸待劳,连胜日方五人。日本领队见此情形非常恼火,便出阵向霍元甲挑战,二人一经交手,未经几个回合,日本领队便领教到霍元甲的厉害,于是企图暗中伤人,谁知霍元甲已看出破绽,虚显一招,当场用肘将其臂骨磕断。日方队员见此情形,便蜂拥而上,当即被中方公证人制止。这时,日本人改变了策略,在比赛后举行宴会招待霍元甲。席间听闻霍元甲患有呛咳症,并在此次比武中也有外伤,就介绍一名叫秋野的医生为霍元甲治病。平生胸怀坦荡的霍元甲毫无怀疑之心,欣然接受。并留住虹口白渡桥的秋野医院。霍元甲服药后,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逐渐恶化。此时精武会欲接霍元甲出院,秋野百般阻挠,后经多方周旋才出院,由精武会同仁陈子正救治,因中毒太深而无药可救,于1910年9月14日长逝于上海精武体育会。霍元甲的徒弟和朋友们拿着霍元甲每日吃的药去化验,才知是一瓶慢性烂肺药,明白了这是日本人暗下的毒手。逝世时年仅42岁。逝世后霍元甲逝世后,当时精武会弟子和上海武术界爱国人士为霍元甲举行了隆重葬礼,敬献了成仁取义挽联,安葬于上海北郊。转年,由弟子刘振声扶柩归里,迁葬于小南河村南。上海精武会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东阁任教。各地分会相继分起,十数年后,海内外精武分会达43处,会员逾40万之众。有传说霍元甲被日本人下毒药害死之后,他的爱徒陈真替他报仇。这个传说在19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次被李小龙搬上银幕(电影《精武门》,李小龙饰陈真)。但其实历史上并没有陈真这个人物,陈真是艺术家们根据刘振声的若干事迹塑造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让故事情节更加好看,但是历史上,刘振声的确是霍元甲的大弟子,霍元甲被日本人下毒害死也是真实的。1989年修建霍元甲陵园时,对霍元甲遗骨进行化验,证实是被毒死的。此外还有有关霍元甲的长篇历史小说《津门大侠霍元甲》(作者:冯育楠,百花文艺出版社),通过作者考证的一些史料,基本再现了一代大侠霍元甲的风貌。
简介:《神雕侠侣》是金庸所著的武侠小说,作于1959年。是射雕三部曲系列第二部,现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上承《射雕英雄传》,下接《倚天屠龙记》。是金庸先生在武侠小说创作上的一个里程碑。南宋末年,江南少年杨过自小父母双亡,被父亲生前结义兄弟、江湖上有名的大侠郭靖夫妻收养。杨过个性倔强,脾气顽劣,因和武敦儒、武修文发生冲突,用欧阳锋所传武功蛤蟆功将一人打伤而为柯镇恶所不容,无奈之下,郭靖唯有把杨过送到当时号称天下武学正宗的全真派去学武。然而全真教教规森严,天性叛逆的杨过偏生又拜了心地狭窄的小人赵志敬为师,在教中吃尽苦头,忍无可忍,终于逃出全真教,被追打之下慌不择路,无意中逃进了活死人墓。活死人墓中隐居着一位少女,此女便是神雕女主角小龙女。她从小就生活在活死人墓中,武功高强,但却不谙世事。孙婆婆临死前央求她收留杨过,最终她收留了杨过,并且收他为徒。从此师徒二人在墓中一起练武、一起长大,渐生情愫,如此这般度过了两年幸福时光。不过,不谙世事的两人却都不知道这就是世间至纯至真的爱情。后来小龙女的师姐李莫愁前来抢夺玉女心经,两人被迫走出墓中。小龙女却因被全真教尹志平(2003版本里改为甄志炳)玷污,误以为是杨过,杨过懵然无知,愤而出走。杨过四处寻找小龙女,在寻找小龙女的过程中,遇上别的女子,从别的女孩对自己的情愫中,杨过才恍然明白小龙女对自己的感情,终于明白了爱情的味道。因为蒙古铁骑即将南下,中原武林大会,要结盟对抗蒙古人,却被蒙古国师金轮法王一伙人前来挑战,郭靖等人因对方接连使用卑鄙手段而陷入窘境,关键时刻,小龙女和杨过无意中卷入纷争,打败了金轮法王。郭靖等人佩服感谢小龙女,更为杨过骄傲,郭靖甚至要把自己亲生女郭芙许配杨过,但是杨过非但拒绝了这门亲事,反而说要娶小龙女为妻。此言一出,众人大惊:宋朝礼教森严,师徒通婚乃是大逆不道。二人爱情不能为这世俗所容。小龙女知道自己和杨过的爱情让杨过被众人唾弃,为了杨过能够被郭靖等人接受,她黯然离去,后来练功时因思念杨过走火入魔,却被绝情谷主所救,绝情谷主也被小龙女深深迷住,要娶她为妻,心如死灰的小龙女答应了。就在小龙女出嫁前夕,杨过找到了绝情谷中来,二人相逢,顿时爱情之火不可遏制,小龙女知道杨过对自己的感情始终未变,于是拒绝了绝情谷主的婚约,绝情谷主情急之下,用绝情谷独有的情花刺伤杨过,唯一能够解毒的办法,就是谷中特有的绝情丹。绝情谷主原来想以此胁迫二人,没有想到,却引出了自己的原配妻子:原来谷主当年把自己妻子裘千尺推下山崖,裘千尺一直没死,要找自己丈夫报仇,她趁机铲除了谷主,但是却只给杨过一半解药:她要杨过杀了郭靖夫妻,给自己报仇,自己才会给他另一半解药。在此之前,杨过在找寻小龙女过程中,发现自己父亲的死亡真相:原来自己父亲竟然是被郭靖夫妻杀死!其实当年杨过父亲勾结奸人,卖国求荣,实乃不忠不义不仁的小人,后因设计杀害郭靖五位师父而又被黄蓉揭穿真相,意欲杀黄蓉灭口却无意打中黄蓉软猬甲上的蛇毒,毒发身亡。杨过听傻姑之言认定郭靖黄蓉就是杀父凶手,一心要杀死郭靖为自己父亲报仇。蒙古大军围攻襄阳,郭靖带领各方援军守住襄阳城,由于他的武功卓绝和领导才能,成为了襄阳城的中流砥柱,挡住了蒙古大军。杨过原本怀着杀死郭靖的心态而来,却在接触的过程中被郭靖的凛然大义和开阔襟怀感染,最后,在关键时刻不仅没有杀郭靖,反而在千军万马之中救了郭靖。郭靖女儿郭芙误会杨过,一剑砍去了他一支胳膊,杨过断臂昏迷,醒来时机缘巧合,偶遇前辈高人遗留的一只神雕,并在神雕帮助下,武功修为大进。此时小龙女发现了当时自己是被尹志平奸污,千里追杀尹志平,被全真教几大高手联手一击,打成重伤,杨过赶来,出手救了小龙女,小龙女已经是奄奄一息,内伤太重,无法医治……杨过给弥留之际的小龙女穿上新娘的凤冠霞帔,二人成亲。后两人赶到绝情谷,几经争斗终于得到绝情丹,但杨过却因小龙女伤重不治而弃丹不食,小龙女自知伤重不治,怕杨过伤心陪自己一起死,于是在绝壁下留书:十六年后相会。自己毅然跳进了万丈深渊!杨过醒来,发现小龙女不在,一时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众人为了安慰杨过,说是小龙女被一个世外高人带走,十六年后会回来跟他相见。杨过半信半疑,决定等待小龙女十六年。在这十六年间,杨过得到神雕的指导,武功大进。杨过每每在怒涛中练功,终于自创得一门绝学——黯然销魂掌。杨过与神雕亦师亦友,杨过驾乘神雕行侠仗义,得到神雕大侠的称号。十六年后,杨过已经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的大侠,因为他总是带着那只神雕,江湖上都称之为神雕侠,虽然名满江湖,杨过却一直深居简出,默默等待着和小龙女重逢的日子。而郭靖黄蓉的二女儿——郭襄已经长大成人,并与神雕侠结缘。在和小龙女分手十六年后,杨过来到当时小龙女刻字的地方,守候了整整一天一夜,小龙女没有出现,杨过知道小龙女不会再出现,自己十六年的守候不过是一场空,在一夜之间,鬓发尽白!杨过绝望,纵身跳入万丈深渊!在深渊水下,杨过发现了一条狭窄的通道,游过通道,他找到了在这里隐居了十六年的小龙女!原来小龙女也是投崖未死,无意中进入这个洞天福地,但是却没有办法再出去,于是一直在谷底隐居,二人十六年后重逢,无限欣喜……杨过带着小龙女离开深渊,前往襄阳。此时的襄阳已经被蒙古大军围攻十六年,蒙古大汗御驾亲征,要攻下襄阳。金轮国师挟持郭靖小女儿郭襄,要挟郭靖入他圈套束手就缚,郭靖不愿因小女儿之事而断送襄阳满城百姓,一时陷入窘境,此时神雕侠侣翩然出现,杨过以高强武功,先在高台上击败金轮法王,随后在万军之中以小石子击杀蒙古大汗,蒙古大军顿时崩溃,解了襄阳十六年的围困。经此一役,神雕侠侣天下扬名。随后杨过夫妇及郭靖夫妇等人赴华山进行第三次华山论剑,选出了新五绝(金庸新五绝)。之后,杨过带着小龙女飘然隐退终南山,过着不为人知的生活,只留下神雕侠侣的传奇在世间流传…
简介:聊斋之娇娜原文:孔生雪笠,圣裔也。为人蕴藉,工诗。有执友令天台,寄函招之。生往,令适卒。落拓不得归,寓菩陀寺,佣为寺僧抄录。寺西百余步,有单先生第。先生故公子,以大讼萧条,眷口寡,移而乡居,宅遂旷焉。一日,大雪崩腾,寂无行旅。偶过其门,一少年出,丰采甚都。见生,趋与为礼,略致慰问,即屈降临。生爱悦之,慨然从入。屋宇都不甚广,处处悉悬锦幕;壁上多古人书画。案头书一册,签云:琅嬛琐记。翻阅一过,俱目所未睹。生以居单第,意为第主,即亦不审官阀。少年细诘行踪,意怜之,劝设帐授徒。生叹曰:羁旅之人,谁作曹丘者?少年曰:倘不以驽骀见斥,愿拜门墙。生喜,不敢当师,请为友。便问:宅何久锢?答曰:此为单府,曩以公子乡居,是以久旷。仆皇甫氏,祖居陕。以家宅焚于野火,暂借安顿。生始知非单。当晚,谈笑甚欢,即留共榻。昧爽,即有僮子炽炭于室。少年先起入内,生尚拥被坐。僮入白:太公来。生惊起。一叟入,鬓发皤然,向生殷谢曰:先生不弃顽儿,遂肯赐教。小子初学涂鸦,勿以友故,行辈视之也。已,乃进锦衣一袭,貂帽、袜、履各一事。视生盥栉已,乃呼酒荐馔。几、榻、裙、衣,不知何名,光彩射目。酒数行,叟兴辞,曳杖而去。餐讫,公子呈课业,类皆古文词,并无时艺。问之,笑云:仆不求进取也。抵暮,更酌曰:今夕尽欢,明日便不许矣。呼僮曰:视太公寝未;已寝,可暗唤香奴来。僮去,先以绣囊将琵琶至。少顷,一婢入,红妆艳绝。公子命弹湘妃。婢以牙拨勾动,激扬哀烈,节拍不类夙闻。又命以巨觞行酒,三更始罢。次日,早起共读。公子最惠,过目成咏,二三月后,命笔警绝。相约五日一饮,每饮必招香奴。一夕,酒酣气热,目注之。公子已会其意,曰:此婢为老父所豢养。兄旷邈无家,我夙夜代筹久矣。行当为君谋一佳耦。生曰:如果惠好,必如香奴者。公子笑曰:君诚‘少所见而多所怪’者矣。以此为佳,君愿亦易足也。居半载,生欲翱翔郊郭,至门,则双扉外扃。问之。公子曰:家君恐交游纷意念,故谢客耳。生亦安之。时盛暑溽热,移斋园亭。生胸间肿起如桃,一夜如碗,痛楚吟呻。公子朝夕省视,眠食都废。又数日,创剧,益绝食饮。太公亦至,相对太息。公子曰:儿前夜思先生清恙,娇娜妹子能疗之。遣人于外祖母处呼令归,何久不至?俄僮入白:娜姑至,姨与松姑同来。父子疾趋入内。少间,引妹来视生。年约十三四,娇波流慧,细柳生姿。生望见颜色,嚬呻顿忘,精神为之一爽。公子便言:此兄良友,不啻胞也,妹子好医之。女乃敛羞容,揄长袖,就榻诊视。把握之间,觉芳气胜兰。女笑曰:宜有是疾,心脉动矣。然症虽危,可治;但肤块已凝,非伐皮削肉不可。乃脱臂上金钏安患处,徐徐按下之。创突起寸许,高出钏外,而根际余肿,尽束在内,不似前如碗阔矣。乃一手启罗衿,解佩刀,刃薄于纸,把钏握刃,轻轻附根而割。紫血流溢,沾染床席。而贪近娇姿,不惟不觉其苦,且恐速竣割事,偎傍不久。未几,割断腐肉,团团然如树上削下之瘿。又呼水来,为洗割处。口吐红丸,如弹大,着肉上,按令旋转:才一周,觉热火蒸腾;再一周,习习作痒;三周已,遍体清凉,沁入骨髓。女收丸入咽,曰:愈矣!趋步出。生跃起走谢,沉痼若失。而悬想容辉,苦不自已。自是废卷痴坐,无复聊赖。公子已窥之,曰:弟为兄物色,得一佳偶。问:何人?曰:亦弟眷属。生凝思良久,但云:勿须。面壁吟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公子会其指,曰:家君仰慕鸿才,常欲附为婚姻。但止一少妹,齿太穉。有姨女阿松,年十八矣,颇不粗陋。如不见信,松姊日涉园亭,伺前厢,可望见之。生如其教。果见娇娜偕丽人来,画黛弯蛾,莲钩蹴凤,与娇娜相伯仲也。生大悦,请公子作伐。公子翼日自内出,贺曰:谐矣。乃除别院,为生成礼。是夕,鼓吹阗咽,尘落漫飞,以望中仙人,忽同衾幄,遂疑广寒宫殿,未必在云霄矣。合卺之后,甚惬心怀。一夕,公子谓生曰:切磋之惠,无日可以忘之。近单公子解讼归,索宅甚急。意将弃此而西。势难复聚,因而离绪萦怀。生愿从之而去。公子劝还乡闾,生难之。公子曰:勿虑,可即送君行。无何,太公引松娘至,以黄金百两赠生。公子以左右手与生夫妇相把握,嘱闭眸勿视。飘然履空,但觉耳际风鸣。久之曰:至矣。启目,果见故里。始知公子非人。喜叩家门。母出非望,又睹美妇,方共忻慰。及回顾,则公子逝矣。松娘事姑孝;艳色贤名,声闻遐迩。后生举进士,授延安司李,携家之任。母以道远不行。松娘举一男,名小宦。生以忤直指罢官,罣碍不得归。偶猎郊野,逢一美少年,跨骊驹,频频瞻顾。细视,则皇甫公子也。揽辔停骖,悲喜交至。邀生去,至一村,树木浓昏,荫翳天日。入其家,则金沤浮钉,宛然世族。问妹子则嫁;岳母已亡:深相感悼。经宿别去,偕妻同返。娇娜亦至,抱生子掇提而弄曰:姊姊乱吾种矣。生拜谢曩德。笑曰:姊夫贵矣。创口已合,未忘痛耶?妹夫吴郎,亦来谒拜。信宿乃去。一日,公子有忧色,谓生曰:天降凶殃,能相救否?生不知何事,但锐自任。公子趋出,招一家俱入,罗拜堂上。生大骇,亟问。公子曰:余非人类,狐也。今有雷霆之劫。君肯以身赴难,一门可望生全;不然,请抱子而行,无相累。生矢共生死。乃使仗剑于门。嘱曰:雷霆轰击,勿动也!生如所教。果见阴云昼暝,昏黑如漆。回视旧居,无复闬闳;惟见高冢岿然,巨穴无底。方错愕间,霹雳一声,摆簸山岳;急雨狂风,老树为拔。生目眩耳聋,屹不少动。忽于繁烟黑絮之中,见一鬼物,利喙长爪,自穴攫一人出,随烟直上。瞥睹衣履,念似娇娜。乃急跃离地,以剑击之,随手堕落。忽而崩雷暴裂,生仆,遂毙。少间,晴霁,娇娜已能自苏。见生死于旁,大哭曰:孔郎为我而死,我何生矣!松娘亦出,共舁生归。娇娜使松娘捧其首;兄以金簪拨其齿;自乃撮其颐,以舌度红丸入,又接吻而呵之。红丸随气入喉,格格作响。移时,醒然而苏。见眷口满前,恍如梦寤。于是一门团圞,惊定而喜。生以幽圹不可久居,议同旋里。满堂交赞,惟娇娜不乐。生请与吴郎俱,又虑翁媪不肯离幼子,终日议不果。忽吴家一小奴,汗流气促而至。惊致研诘,则吴郎家亦同日遭劫,一门俱没。娇娜顿足悲伤,涕不可止。共慰劝之。而同归之计遂决。生入城勾当数日,遂连夜趣装。既归,以闲园寓公子,恒反关之;生及松娘至,始发扃。生与公子兄妹,棋酒谈燕,若一家然。小宦长成,貌韶秀,有狐意。出游都市,共知为狐儿也。异史氏曰:余于孔生,不羡其得艳妻,而羡其得腻友也。观其容可以忘饥,听其声可以解颐。得此良友,时一谈宴,则‘色授魂与’,尤胜于‘颠倒衣裳’矣。聊斋之娇娜白话翻译:书生孔雪笠,是孔圣人的后裔,为人宽厚有涵养,善于作诗。他有位挚友在浙江天台当县令,来信请他去。孔生应邀前往,而县令恰恰去世了。他飘泊无依,穷困潦倒,回不了家,只好寄居在菩陀寺,被寺僧雇佣,抄录经文。菩陀寺西面百步开外,有单先生家的宅院。单先生是世家子弟,因为打了一场大官司,家境败落,人口也少了,便迁移到乡下居住,这座宅子于是空闲起来。有一天,大雪纷飞,道上静悄悄的没有行人。孔生偶然经过单家门口,看见一个少年从里面出来,容貌美好,仪态风雅。少年看到孔生,便过来向他行礼,略致问候以后,就邀请他进家说话。孔生很喜欢他,非常高兴地跟他进了门。见房屋虽然不太宽敞,但是处处悬着锦缎帏幔,墙壁上挂着许多古人的字画。案头上有一册书,封面题名《瑯嬛琐记》。他翻阅了一下,内容都是过去从未见过的。孔生见少年住在这座宅院,以为他是单家的主人,也就不再问他的姓氏家族了。少年详细地询问了孔生的经历,很同情他,劝他设馆教书。孔生叹息道:我这流落在外的人,谁能推荐我呢?少年说:如果不嫌弃我拙劣,我愿意拜您为师。孔生大喜,不敢当少年的老师,请他以朋友相待。便问少年说:您家里为什么老关着大门?少年回答道:这是单家的宅子,以前因为单公子回乡居住,所以空闲了很久。我姓皇甫,祖先住在陕西。因为家宅被野火烧了,暂且借居安顿在这里。孔生这才知道少年不是单家的主人。当晚,两人谈笑风生,非常高兴,少年就留下孔生和他同床睡了。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个小书僮进屋来生着了炭火。少年先起床进了内宅,孔生还围着被子在床上坐着。书僮进来说:太公来了。孔生大惊,急忙起床。一位白发老人进来,向孔生殷切地感谢说:先生不嫌弃我那愚顽小子,愿意教他念书。他才初学读书习字,请不要因为朋友的关系,而按同辈看待他。说完后,送上一套锦缎衣服,一顶貂皮帽子,鞋和袜子各一双。老人看孔生梳洗完了,于是吩咐上酒上菜。房内摆设的桌椅和人们穿着的衣裙光彩耀眼,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做成的。酒过数巡,老人起身告辞,提上拐杖走了。吃完了饭,皇甫公子送上所学的功课,都是些古文诗词,并无当时的八股文。孔生问他是何缘故,公子笑着回答说:我不是为了求取功名。到了傍晚,公子又摆上酒菜说道:今夜尽情欢饮,明天便不允许这样了。又喊书僮说:看看太公睡了没有?如果睡了,可悄悄把香奴叫来。书僮去不久,先用绣囊把琵琶带了回来。过了片刻,一个侍女进来,身穿红装,艳丽无比。公子让她弹奏《湘妃》曲,香奴用象牙拨子勾动琴弦,旋律激扬哀烈,节拍不像以前所听到的。又让她用大杯斟酒,二人一直喝到三更天才罢。第二天,两人早起一同读书。公子非常聪慧,过目成诵。两三个月后,下笔成文,令人惊叹叫绝。他们约好每五天饮酒一次,每次饮酒必定叫香奴来陪。一天晚上,喝到半醉的时候,孔生的两只眼睛紧紧地盯住了香奴。公子已经明白了他的心意,说:这个侍女是老父亲抚养的。您离家既远又无妻室,我替您日夜筹划已经很久了,想为您找一位美貌的妻子。孔生说:假若真要帮我的忙,必须找一个像香奴这样的。公子笑着说:您真正成了‘少见而多怪’的人了,要是认为香奴漂亮的话,那您的心愿也太容易满足了。过了半年多,孔生想到郊野去游玩,到了大门口,见两扇门板外边上着锁,便问公子是什么原因,公子说:家父恐怕结交一些朋友扰乱心绪,所以闭门谢客。孔生听说后也就安下心来。当时正值盛夏湿热季节,他们便把书房移到园亭中。孔生的胸膛上突然肿起一个像桃样的疮疖,过了一夜竟然长得像碗一样大了,他疼痛难忍,呻吟不止。公子朝夕探望,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又过了几天,孔生痛得更加厉害,渐渐不能吃喝了。太公也来探望,父子相对叹息。公子说:我前天夜里考虑,先生的病情,只有娇娜妹妹能冶疗。已派人到外祖母家去叫她了,怎么这么久还没到来?话刚说完,书僮进来说道:娜姑到了,姨婆和松姑也一同来了。父子俩急忙进了内宅。一霎时,公子领着妹妹娇娜来看孔生。娇娜年约十三四岁,美艳聪慧,窈窕多姿。孔生一见到她的美貌,顿时忘记了呻吟,精神也为之一爽。公子便对妹妹说:这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不亚于同胞兄弟,妹妹要好好为他医治。娇娜于是收起自己的羞容,垂着长袖,靠在床上为孔生诊断病情。手把手之间,孔生闻到娇娜身上散发着的芳香胜于兰花。娇娜笑着说:应该得这种病,心脉都动了。病情虽然危急,但是还可医治;只是皮肤疮块已经凝结,非割皮削肉不可。说完就脱下手臂上的金镯安放到孔生的患处,慢慢压了下去。疮疖突起一寸多,高出金镯以外,而疮根的红肿部位,都被收在镯内,不像以前如碗那样大了。娇娜又用另一只手掀起衣襟,解下佩刀,刀刃比纸还薄。她一手按镯一手握刀,轻轻沿着疮根割去。紫血顺着刀流出来,沾染了床席。孔生贪恋娇娜的美姿,不仅不觉得疼痛,反而还怕早早割完,没法再和她多偎傍一会儿。不多时,把疮上的烂肉都割了下来,圆团团的就像树上削下来的瘤子。娇娜又叫拿水来,把割开的伤口洗净。然后从嘴里吐出一粒红丸,像弹丸一样大小,放到割去了疮疖的肉上,用手按着它旋转。才转了一圈,孔生就觉得热火蒸腾;再一圈,便觉得习习发痒;转完三圈,已是浑身清凉,透入骨髓。娇娜收起红丸放回嘴里,说:治好了!说完便快步走了。孔生一跃起身追出门外感谢,觉得长时间的病痛像是一下子全没了。而心里却挂念苦想着娇娜的美貌,再也无法控制自己。从此孔生闭卷呆坐,百无聊赖。公子已经看出他的心事,说:我为您物色了很久,终于选得一位好姑娘。孔生问:是谁呀?公子回答说:也是我的亲属。孔生苦想了好长时间,只是说:不必要了。然后面对墙壁吟诵元稹的诗句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公子领会了他的意思。说:家父仰慕您的大才,常想联为婚姻。只是我仅有一个小妹娇娜,年龄又太小。我还有个姨表姐阿松,已十八岁了,长相不俗。如果不信的话,松表姐天天都来游园亭,您等候在前厢房,可以望见她。孔生便按公子说的到了那里,果然见娇娜和一个美人一起来了。这女子画眉弯如蚕蛾的触须,纤瘦的小脚穿着凤头绣鞋,与娇娜难分上下。孔生大喜,便求公子作媒。第二天公子从内宅出来,向孔生祝贺说:事情办好了。于是清扫另一个院子,为孔生举行婚礼。这天夜里,鼓乐齐鸣,热闹异常。孔生觉得好似月亮中的仙女忽然来和他同衾而卧,竟然怀疑广寒宫殿即在眼前。未必在云霄之上了。结婚之后,孔生心里非常满足。一天夜里,公子对孔生说:您对我增长学问的指点我永远不会忘怀。只是最近单公子解除官司回来,索要宅子很急。我家想要离开此地西去。看样子已很难再相聚,因而离情别绪搅得心里非常难受。孔生愿意跟随他家西行。公子劝他还是回山东故乡,孔生感到很为难。公子说:不用忧虑,可立即送您走。不多时,太公领着松娘来到,拿出一百两黄金赠送给孔生。公子伸出两手紧握着孔生夫妇的手,叮嘱二人闭上眼睛不要看。他们飘然腾空,只觉得耳边的风声呼呼地响。过了很久,公子说:到了。孔生睁开眼,见果然回到了家乡。这才知道公子并非人类。他高兴地叫开家门。母亲出乎意料,又看到漂亮的儿媳,全家都非常喜悦。等到回头一看,公子早已无影无踪了。松娘侍奉婆母很孝顺,她的美貌和贤惠的名声,传诵远近。后来孔生考中了进士,被授予延安府司理官职,携带着家眷上任了。他的母亲因为路远没一同去。松娘生了个男孩,取名叫小宦。孔生后来因冒犯了御史行台而被罢官,受阻回不了家乡。有一次他偶然到郊外打猎,碰见了一位美貌少年,骑着匹黑马驹,频频回头看他,孔生仔细看了看,原来是皇甫公子。急忙收缰勒马,两人相认,悲喜交加。公子邀请孔生跟他一起回家去。他们走到一村,树木茂密,浓荫蔽日。进了公子家,见门上饰有金色的泡钉,仿佛世族大家。孔生问娇娜妹子的近况,知道她已经出嫁了;又知岳母也已去世,非常感慨伤心。他住了一宿回去,又和妻子一同返回来。这时,正好娇娜也来了,她抱过孔生的儿子上下抛逗着玩,说:姐姐乱了我家的种了。孔生拜谢她先前的恩德,娇娜笑道:姐夫显贵了,疮口已经好了,没忘记疼吧?她的丈夫吴郎,也来拜见。在这里住了两夜才离去。一天,皇甫公子忽带忧愁的神色,对孔生说道:天降灾祸,您能相救吗?孔生虽然不知将要发生什么事,但却立即表示自己甘愿承当。公子急忙出去,招呼全家人来到,排列在堂上向孔生礼拜。孔生大为惊异,急问缘故。公子说:我们不是人类,而是狐狸。今有雷霆劫难,您愿意以身抵挡,我们就都能生存;不然的话,请您抱着孩子走吧,免得让您受牵累。孔生发誓与公子全家共存亡。于是公子让孔生手执利剑站立在门口,叮嘱他说:霹雳轰击,也不要动!孔生按公子说的去办。果然见阴云密布,白昼如夜,昏天黑地。回头一看住过的地方,宽大的房舍没有了,只有一座高大的坟冢,有个深不见底的大洞穴。正在惊异不定的时候,霹雳一声巨响,震撼山岳;狂风暴雨骤起,把老树都连根拔出。孔生虽然感到耳聋眼花,却依然屹立在那里一动不动。在浓烟黑雾之中,忽见有个鬼样的怪物,尖嘴长爪,从深洞中抓出一个人来,随着烟雾上升。孔生瞥了一眼那人的衣裳鞋子,觉得很像娇娜。急忙一跃而起,用利剑向怪物剌去,随手堕落一物。突然又一个炸雷爆裂,孔生被震倒在地,竟然昏死过去。过了一会儿,天晴云散,娇娜自己慢慢苏醒过来。当她看到孔生死在身旁,便大哭着说道:孔郎为我而死,我为什么还活着!松娘也从洞内出来,一起把孔生抬了回去。娇娜让松娘捧着孔生的头,让公子用金簪拨开孔生的牙齿;她自己两手撮着孔生的腮,用舌头把口里的红丸送到他的嘴里,又口对口地往里吹气。红丸随着气进入孔生的喉咙,发出格格的响声。不一会儿,孔生竟苏醒过来。见亲属们都在面前,仿佛如梦中醒来。于是一家团圆,不再惊慌,万分喜悦。孔生认为墓穴不可久住,提议让大家和他一同回自己的故乡。满屋的人都交口称赞,只有娇娜不高兴。孔生请她与吴郎一起去,娇娜又怕公婆不肯离开幼子,一整天也没商量出结果。忽然见吴家的一个小仆人,汗流满面气喘吁吁地来到。大家惊慌地再三追问他,才知道吴郎家也在同一天遭难,全家都死了。娇娜听说,顿足悲伤,啼哭不止。大家一起慰劝她。直到这时,大家一同随孔生回归故乡的计划才算定下来。孔生进城料理了几天,回来就连夜催促整理行装。孔生回到家乡后,把自己的一处闲弃的园子给皇甫公子一家住,平常反锁着园门;只有孔生和松娘来到,才开门。孔生与公子、娇娜兄妹在一起,下棋、饮酒、谈天、聚会,亲密得就像一家人。孔生的儿子小宦长大了,容貌美好,有狐狸的神情。他到城里去游玩,人们都知道他是狐狸生的儿子。
简介:年轻的销售经理---林晚荣,和公司的女老板到泰山旅游时意外坠崖,来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类似古代中国的宋代或明代),成为萧家大宅里一名光荣的家丁(花匠)--天下第一丁(后来因有功而御赐)。从振兴萧家为起点:灭白莲(利用六百人的老弱粮兵,直接铲除白莲教主力团伙),轰圣坊〈为了带走老婆肖青璇〉,斗砚秋(大学士梅砚秋,洛凝在京城的导师),戏康宁,金陵赛诗会,山东救官银(创造一大奇观鱼跃龙门),气煞玉德仙坊老院主,智护萧家大院‘新’夫人,奇袭突厥皇宫,活捉突厥小可汗,为苗族人民除去贪官,让苗族人民过上好生活。每一件事都可以看出林三的智慧,在那个时代包括现代的人都很难达到的。凡此种种(顺序与原作有出入),不一而是,林三壮举多如牛毛,贤妻良母真心相待。全书叙事不拘一格(拘了一格就不是三哥了!)有言:欲知三哥风采如何,且观禹岩家丁风流!
简介:王玥波播讲的《雍正剑侠图》为短打评书,以童林的故事为主线。演义了一段精彩江湖故事,推荐大家收听。
简介:孙惠文口述,刘兰芳、王印权整理。说的是大宋朝仁宗年间,爱国名将呼延赞之子呼延丕显被奸臣庞文陷害,居家满门三百余口被杀,呼延丕显之子呼延守信因未在家中而免遭其害。庞贼欲赶尽杀绝,为躲避庞文搜捕,呼延守信逃往北国投亲避难。呼延守用在大王庄招亲,得子呼延庆。呼延庆上山学艺归来,三次大闹东京汴梁城,吓得庞文寝食不安心惊肉跳。庞文野心篡夺皇位,暗中与外国勾结,妄图与外国势力平分疆土稳坐江山。在朝内仗着女儿是皇妃的权势,上欺君王,下压群臣,作恶多端,搜刮民财。为除掉庞文一伙卖国害民的奸臣贼子,为报全家被害的血海深仇,呼家后代呼延庆、呼延平、呼延明等在包拯、寇准、杨家将等保国忠臣的支持下,与奸党展开了曲折、激烈、长期的斗争,最后终于取得胜利。全书结构紧凑新奇,人物栩栩如生,故事生动曲折,语言通俗流畅,加上刘兰芳精湛的表演,口齿清晰、声音洪亮、绘声绘色,听众如同身临其境,是一部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深受群众欢迎的传统大书。
Copyright © 2018 爱听书 iting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