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兆明】作品大全
共“9”记录- 完结大闹广昌隆完结至第13集
- 这是一个人鬼之间纠缠不清的爱情故事,郑丹瑞乃当年丽的呼声街行情主持人,在一次意外中跌落海中,被一把偶然飘来的美丽雨伞救起……附在雨伞中的鬼魂陶君微出现,她要求郑带她回去,昔日那爱与恨,生与死的伤心地广昌隆,找她的负心丈夫报仇。郑明宝是香港某电台播报猪肉价格的DJ,他的朋友陈七本想托他走私药品,没想到郑明宝把事情搞砸,害得他锒铛入狱。郑明宝无意中得到了一把雨伞,并由此结识了冥间女鬼方茵,为此,郑明宝专门做了一档晚间鬼故事的节目,由方茵现身说法,收听率居高不下,连当红DJ蕾莎也对他另眼相看,暗送秋波。节目中,方茵讲述了自己的一段被负心汉欺骗、惨遭情敌迫害致死的过程。原来,她本是从南洋来香港接管广昌隆饭店的女继承人,偶然见邂逅了警察马光燊,并堕入爱河。但是,马光燊其实是个花花公子,几次三番伤害了方茵纯洁的感情。特别是当他的情妇登堂入室后,更是把伤心欲绝的方茵逼上了绝路……该片是一个人鬼之间纠缠不清的爱情故事,郑明宝乃当年丽的呼声街市行情主持人,在一次意外跌落海中,被一把偶然飘来的美丽雨伞救起……附在雨伞中的鬼魂方茵出现。她要求明宝带她去昔日那爱与恨、生与死的伤心地广昌隆,找她的负心丈夫报仇。明宝与方茵人鬼之间,由互相试探、关怀慢慢变成知交,当时日将尽时,方茵乘明宝熟睡中,含泪离去,给明宝留下她唯一的礼物——雨伞,方茵带着仇恨的怒火,昂然向广昌隆迈进,她知道,那是她的含冤之地,也将是她的负心丈夫及情妇的葬生之地…
- 完结张学良完结至第68集
-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政治家、军事家,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称少帅,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也成为一段佳话。求学经历1917年在其父张作霖军中服役。1919年就读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在校内结识战术教官郭松龄,两人成为忘年之交。1920年后以炮兵科第一名毕业,初任东北军第三混成旅第二团团长,负责保卫张作霖人身安全,以及奉天维持治安,他将郭松龄一同带至奉军。第一次直奉战争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爆发,张学良与郭松龄指挥的东路军奉军第三混成旅,张学良任旅长,经过霸县战斗和山海关阻击战,成为了第一次直奉大战当中,奉军惟一取胜的部队。第二次直奉战争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张学良率领奉军第三军与姜登选的奉军第二军为东北军入关的主力军,经过张学良部队的猛攻,奉军突破山海关,直捣北平。直系全面溃败,全军覆没,吴佩孚成为张作霖手下,直系从此走入历史。奉系由此一战夺取了中央政权,张作霖成为了北洋军阀领导人,奉系军事实力此时达到顶点。战后,张学良升为京榆地区卫戍总司令。东北易帜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张作霖被炸死后一星期,以东北易帜的果断行动,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同年7月1日,张学良向国民政府发出《绝不妨碍统一电》,促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统一。后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陆海空军副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中东路事件1929年7月,张学良欲取消苏联在东北的特权,查封哈尔滨苏联商业机构,开始着手收回中东铁路。8月14日,斯大林命令苏联军队沿中东路一线向东北进攻,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败给苏军。张学良被迫在伯力签订议定书,恢复苏联在中东铁路的特权。中原大战1930年3月,为争夺中央统治权,汪精卫联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发起挑战蒋介石南京中央政府及国民党中央会议的内战,5月蒋介石宣布平叛,史称中原大战。手握重兵的东北边防军司令张学良成为交战双方争取的对象。反蒋派于4月1日任命张为陆海空军副司令,9月反蒋派成立北平国民政府后任命张为国府委员(共7人)、承诺政府一半的部长职务为奉系人员担任,最后战事不利时又许诺将察、绥两省和平津地区让与东北军。1930年6月21日,蒋介石也任命他为陆海空军副司令,许诺平津地区的军政、财权均归张学良掌握,黄河以北地区全由张学良节制,还任命张学良部于学忠为平津卫戍司令,王树常为河北省主席,王家桢为外交部次长,又以数千万元巨款收买。应蒋介石请求,英、法驻华公使也出面对张施加压力。张学良在双方矛盾之初,于1930年3月1日发表《劝告蒋阎息争通电》,表示邦家多难,非息争不足以图存,声称自己中立并调停劝和。为表示中立,拥有东北兵工厂的张学良向交战双方都出售武器。但实际上张学良较为倾向蒋介石,张与蒋的代表张群、吴铁城、方本仁等很亲近,对阎、冯等人的代表则较为冷淡。不过由于奉系内部对是否介入中原大战以及帮助哪方有诸多分歧,张学良并未下定决心入关助蒋。随着中原战火日益扩大,交战双方都极力拉拢张学良。1930年7月2日张学良以养病为由,避居葫芦岛一个多月。7月下旬,冯玉祥决定在陇海线发动总的攻势,以配合晋军夺取战略要地徐州。但由于阎军配合不好,冯军给养不足,未能如愿,南方桂军又中途受阻,回师湘桂边界。蒋介石趁机调动援军增强陇海线防务,反蒋力量处于劣势。当时张学良分析,如果蒋介石部队夺回济南,那么蒋在中原大战中将获胜的局势就基本明朗了。至此,张学良感到摊牌的时机已到。1930年7月18日张学良密电张群:弟拟暂不返省,刻已派车迎岳军(张群字岳军)兄来岛畅谈,耀(方本仁号耀庭)、铁(指吴铁城)两兄如能同来,尤所祈盼。吴铁城、张群来岛后,张学良向他们表示:蒋军如果夺回济南,就可以考虑出兵,但仍不肯表示具体出兵时间。8月初,张学良从葫芦岛到北戴河,进一步观察时局变化,把握着出兵时机。8月中旬,蒋军攻取济南,反蒋联军出现无法挽回的败局。张学良感到出兵时机已到,1930年8月30日,他致电张作相、万福麟:良于卅日返省,现有事待商,希即来沈为盼。1930年8月30日,张学良返回沈阳。1930年9月10日,张学良在北陵主持召开东北最高会议。在会上张学良详细阐述了他决定出兵华北武装调停内战的原因。他指出:第一,东北地处边陲,日本窥伺已久,欲抵御日寇,必须国内统一,南京政府是全国统一的政府,支持了这个政府方能保证国内的统一;第二,扩大会议内部派系多,分歧大,阎冯反复无常,不能成大事;第三,蒋介石亦系一阴谋野心家,对东北无特殊关系,如想搞垮东北会不择手段,为防止蒋介石继续分化东北军,只有从速实现全国统一,早停内战;第四,蒋军已攻下济南,应实践对蒋的诺言。张学良的精辟分析是经过数月冷静思考后得出的,其有理有据,使一向反对出兵的张作相也无话可说,与会者一致同意张学良的主张。应该说,张学良做出拥蒋入关的决定,既是维护自身所在的奉系集团的利益,又有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心的考虑。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发出拥护中央、呼吁和平的巧电,不失时机地出兵华北,10多天时间,东北军即完成了对平津地区的占领。10月15日,阎锡山、冯玉祥、汪精卫联电张学良,表示接受和平解决。随后,阎、冯联袂下野,晋军、西北军分别为张、蒋收编。中原大战后,张学良成了赢家。张在中原大战胜负已分时入关,未受到任何损失,他却不仅在战争中靠卖军火和索要军费发了一笔财(张部一入关蒋即发开拔费500万元),还于战后获得了晋、冀、察、绥四省和平、津、青岛三市的地盘,整编后的晋军和西北军一部也归张指挥。政治上张学良还获得了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的职位,成为蒋介石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其部下也有多人进入南京中央政府。中原大战后的张学良,实力和声望达到了其人生的顶点。但是,因为处理中原大战的善后事宜,张学良对东北事务的精力被分散;而且中原大战后入关的大批东北军没有回防,1931年张学良为了讨伐石友三又再度征调部分东北军精锐入关,导致了东三省兵力的进一步空虚。这些都给图谋东北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以可乘之机。正好是张学良入关的一年之后的9月18日,日本少壮军人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在世界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在南满拥有铁路特权的日本和长期处于内战状态的中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升高了。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9月6日张学良又致电臧式毅、荣臻: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衅,我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属,确实注意为要。是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驻守北大营的一万多名东北军将士因遵循张的严令没有抵抗。九一八事变发生后,1931年9月19日,张学良在北京协和医院对天津大公报记者谈话时说: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9月22、23日,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也分别发表讲话和告国民书,要求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希望我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事实上默认了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张要求其率领的东北军力避冲突,并退守锦州。在不抵抗政策指导下,张学良和蒋介石都寄希望于国联,但到1931年10月24日,国联作出决议,要求日方撤军,而日本不但不加理会,反而于11月进攻嫩江黑龙江守军,日本野心已暴露无遗,张学良自谓:国联自身本无实力,仅能调解纠纷,不能强判执行,中日事件最好能自谋解决办法。但在嫩江桥战役中,当日军和伪军张海鹏部向嫩江桥进攻时,张学良令守军于兆麟部和平撤退,以免靡乱地方,仍旧依赖国联。江桥抗战,马占山可谓孤军奋战,未获驻防锦州一带东北军的实力援助,张学良驻锦州队伍毫无战斗准备。江桥战斗结束后,张学良受到社会舆论猛烈抨击。上海救国联合会说黑省马军,孤军抗日,效忠疆场,张学良未能拨援。市民联合会致电国民政府,指责张学良坐视日寇侵略东北,辱国丧地,放弃职守。全国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亦电请政府严惩张学良,克日出兵。南京政府在认识到日军必将占领东三省的野心和国联的软弱后,逐渐改变政策,1931年11月14日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大会通过决议严令各省文武官吏若遇外侮入侵,应做正当防卫,严守疆土,与城存亡,不得放弃职守。而11月锦州事变中,张学良仍未下抗日决心,而是钟情于锦州中立化方案,11月29日,张学良致蒋介石密电,称惟个人对此亦颇赞成,并在与日方代表谈判之同时,开始安排东北军撤出锦州。顾维钧于12月3日电文中极力劝阻道:兄(指张学良)拟将锦州驻军自动撤退,请暂从缓;后1931年12月5日顾维钧又与宋子文联名致电张学良:现在如日人进兵锦州,兄为国家计,为兄个人计,自当力排困难,期能防御。蒋介石亦于12月8日致电张学良:锦州军队此时勿撤退。但12月21日,张学良致电第二军司令部:当最近日本进攻锦州之时,我军驻关外部队理应防范,但若现政府方针未定时,自然不用锦州部队进行防守,因而撤至关内,部队驻地为迁安、永平、滦河、昌黎。当日军进攻锦州时,国民政府多次电令张学良抵抗,12月25日,令其积极筹划自卫,以固疆圉;张学良部队开始从锦州撤退后,12月30日国民政府还急电其无论如何,必积极抵抗,但日军兵不血刃占领锦州。日军占领锦州及绥中一带后,实现了对东三省的完全占领。1932年日本策划的伪满州国成立,从此东北数千万民众开始遭受日本长达14年之久的残酷统治和掠夺。抗战胜利后,每年的9月18日都被中国人视为国耻日。过去长期认为九一八事变为蒋介石一贯的不抵抗政策所致。但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实际上不抵抗政策是张学良和蒋介石在面对日本威胁问题上的共识。张学良之不抵抗,是由于东北军没有能力单独抵抗日本的军事攻击,日本最希望能够挑起战端,所以不断升级挑衅行为,而张一旦与日本开战,他也不可能得到任何来自中央政府的支援,结果只会是丢掉东北的领土和损耗自己的军事实力,所以他严格命令军民百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给日本人挑起战端的借口;而蒋介石之不抵抗,则是为了贯彻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路线。在九一八事发当时,乃是张学良下令撤退,而蒋介石日记表明其迟至1931年9月19日晚才从上海方面得知事变消息。张自己也在晚年口述的回忆录中说,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借口。西安事变张学良在东北1934年2月张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1935年3月,任武昌行营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总副司令并代行总司令职权。此时,日本侵华日亟,国民政府一再妥协。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在莫斯科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简称八一宣言),全国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到西安督战。张学良与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共同向蒋面谏,却遭到蒋拒谏。蒋介石令张学良、杨虎城立即进攻陕北红军,否则将其所部分别调往福建、安徽。1936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组织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特务军警开枪打伤一名学生,群众非常激愤,决定到临潼直接向蒋介石请愿示威。蒋介石强令张学良制止学生运动,必要时可以向学生开枪。张学良接到命令后,赶上游行队伍,极力劝说学生回去。东北大学学生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等口号。张学良向群众表示一周内以实际行动答复学生要求。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共同逼蒋联共抗日,造成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时的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发出关于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的要求。西安事变发生后,东北军、西北军内部出现主张杀蒋和放蒋的争执,但张学良、杨虎城二人都主张释放蒋介石。据杨虎城的机要秘书王菊人回忆,西安事变发生后,杨虎城曾找张学良商议释放蒋介石的四项条件:一是蒋介石之安内攘外政策必须改变,至少以谈话方式向全国公开声明(当时考虑由南京政府正式发表声明是办不到的);二是改组国民党政府为抗日联合政府,应有行动表现;三是东北军、17路军的驻地和政治地位不变;四是红军问题,由以后组成的抗日联合政府解决。囚禁生活张学良与杨虎城在1938年11月起被囚禁在贵州省修文县阳明洞,1941年5月张学良转囚贵阳市麒麟洞,由于和市区距离很近,不久很多贵州人都知道张学良关在麒麟洞,于是在1942年2月把张移往贵州省开阳县刘育乡囚禁,1944年春天再移贵州息烽县阳郎坝,冬天再到桐梓县天门洞小西湖,1946年4月9日蒋介石在贵阳市黔灵公园会见张学良。不久之后,张学良被押往重庆歌乐山戴公馆,1946年10月被送到台湾,1947年移住井上温泉(新竹县)。1957年10月移至高雄市西子湾,1961年秋移居台北市北投居所,在三地都过著软禁生活。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生三子一女,后有情妇赵四小姐。他后期信奉基督教,这是他早年读教会学校的早期信仰,1964年受洗。依照一夫一妻规则,蒋中正令张与于凤至离婚,和赵四小姐结婚。恢复自由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逝世。李登辉执政后,1990年起,张学良全面恢复人身自由,之后到美国探访。1993年4月,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5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理事长。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在那里长居,直到逝世。逝世2001年10月14日14时50分(北京时间10月15日8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
- 完结乾隆皇下江南完结至第22集
- 乾隆皇帝25岁登基,聪颖勤奋不输祖辈。一日率领文武百官祭祀太庙,突遭日月社众人刺杀,幸有惊无险。此事刚过,已有身孕并最受乾隆倾爱的皇后服压惊汤竟中毒瘁死,一尸两命。内忧外患,皇帝对后宫是否与官僚勾结顿起疑云。于是,乾隆决定一走江湖,亲自考察官场和民情。他带着三品带刀侍卫鄂容安、文渊阁大学士纪晓岚与皇后生前的宫女莲儿,一行四人往南方奔去。日月社侠女紫霞到保定府寻访明朝大儒顾炎武的后代顾子杰。乾隆与面容酷似皇后的紫霞偶遇,两人彼此倾心,但互相都不知身份。乾隆诸人银两盘缠被土匪抢走,幸得离家闯江湖的富家女小玉追回,从此乾隆一行多了风趣机智的顾子杰和能武善辩的小玉。乾隆在保定府斩了一个无恶不作的贪官,因此意气风发,以为整顿吏治之事手到擒来。当他来到济南府,却惊见饿殍遍野。不明就里的他大怒,并用计令知府开仓赈灾,却不料因此延误了军机,逼得实际上正直为公的知府愤而自杀。乾隆非常自责,决定脱离众人,独自南下。而日月社众人正布下天罗地网要擒住乾隆……日月社勾结那亲王谋害皇后的阴谋暴露,乾隆这才发觉,自己深爱的紫霞,居然是一直要谋害皇帝的乱党分子!皇太后不断催促乾隆立杀害皇后的真凶德妃为皇后,只因德妃的父亲蒙古王势力对自己的统治有重要影响。而此时顾子杰、纪晓岚等人又极力劝说乾隆下令处斩紫霞!乾隆心中矛盾到极点,一时之间,他进退两难……
- 完结朱元璋演义完结至第103集
- 长篇传统评书《朱元璋演义》,是徐雯珍根据段少舫《明英烈传》评书演出本(原以鼓书形式表演,后改评书形式,唐建文记录成文)加工整理,一共八十回。全书结构严谨,人物个性鲜明,叙事通俗晓畅、波澜壮阔。中国曲艺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上、下册。主要有:元末天下大乱,朱元璋出家皇觉寺,跟岳飞部将狄雷的后裔高彬长老习文练武,结识隐居反元的刘基。因救占濠州的反元首领郭子兴而被重用,在军中立功。郭子兴去世,朱元璋等七英雄结义陆家庄。元将十蛮王进攻,众英雄离散。元朝设武科场欲害天下好汉。为夺武状元,朱元璋和武殿章等人齐聚大都。郭英血溅驸马府救未婚妻薛景云。常遇春闯武科场将元廷阴谋告知众人,连胜诸将而夺魁。群雄闯连营大破绝户计。朱元璋去襄阳贩乌梅,受沈万三陷害,在菊花宴醉题诗,与梅士祖等人逃至武当山。打抱不平得罪陈也先之子陈士仓,又因打擂台而被元兵围困,在山上率众反元,被胡大海救出,又和郭英等人打退元军,在于桥镇称吴王。收张玉,夺襄阳。胡大海搬救兵杀败元军,朱元璋又得丁德兴、赵士雍等多员将领。李文忠等人劫法场救郭光卿。张占川趁机得滁州,打朱元璋,被徐方杀掉。张玉迎朱元璋进滁州。朱元璋三请太师脱脱的徒弟徐达。徐达拜帅,又打败元将,计赚脱脱,义释脱脱。张兴祖枪伤脱脱,脱脱受撒敦谗害而死。汉王陈友谅以宴请众反王为名在百梁楼设兴隆会,拟害朱元璋。吴祯、沐英、江忠等人救主。陈友谅放石磙害徐达部下,常遇春血战乱石山,陈友谅过江逃走。朱元璋为得战船派李善长劝降于庭弼,常遇春飞跃采石矶。徐达夺芜湖和太平。朱元璋和邓俞、汤和等人被元兵围,武殿章解围。朱元璋攻克金陵,鏖战鄱阳湖,郭英射死陈友谅。众将围平江灭张士诚。朱元璋应天府登基建立明朝。早在明代,历史演义《皇明英烈传》(《皇明开运英武传》,还有个版本《云合奇踪》)以长篇章回体形式,叙放牛娃朱元璋出家、聚义反元、一统天下等故事。元末顺帝的昏暗统治导致韩山童等领导红巾军反抗,直到大明定鼎,一大批历史人物的传奇事迹通过小说得以表现。此书的创作不局限于史籍,吸取了传说、笔记等资料,从整体看,人物的刻画和战争的表现,较少传奇色彩,想象加工不太丰富。然而,刘伯温、胡大海、常遇春、徐达、郭英、汤和等民族英雄的故事已有较广泛的民间基础,说唱和戏曲自然就会受影响了,人们喜闻乐见。后来,表现朱洪武与开明英烈的故事的文艺作品,逐步从历史小说变为富有英雄传奇色彩的传统说书。较早说苏州评话《明英烈》的艺人是晚清的林汉扬先生,《反武场》、《鄱阳湖》等重要关目都已出现。南方书曲演员讲《明英烈》,人物和故事不仅与《英烈传》小说相去甚远,有大量的虚构和想象,而且人物形象塑造也与相关的北方鼓词、评书大不相同(南北方讲唱文学中人物的武力水平、故事的安排等不同特点,在《三国》、《隋唐》等长枪袍带书也较明显,书道多有不同)。《明英烈》早已是北方评书和南方评话的著名书目,与《西汉》、《东汉》、《三国》、《隋唐》、《杨家将》(《金枪传》)、《呼家将》(《金鞭记》)、《水浒》、《岳飞传》、《西游》、《封神》、《龙图公案》(《三侠五义》)等广为流传,深受大众欢迎。会说此书的人为数不少,比如北方的连阔如先生,南方的张鸿声先生等名家。以评书为例,其实多是从鼓书改编过来的。单田芳先生的《明英烈》,故事非常生动而又完整。整理本分为「武科场」、「取襄阳」、「战滁州」、「定南京」,每集都有单行本。续书《大明英烈》,讲朱太祖称帝后,为保社稷,与陈友谅、张士诚等雄霸各地的割据势力及乘机进兵的元军的矛盾斗争,常茂、沐英、胡德纪、丁世英、于皋等小辈英豪崭露头角。传统曲艺作品以前毕竟属于古典文学,是旧时期的产物,有历史的局限,即使是书中的正面人物,其思想和言行也必然会有封建时代的色彩,宿命、怪诞、低级、残忍的描写,封建意识和等级观念等糟粕也影响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我们不可能以当代审美观和世界观来苛求于古人,可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陈出新,对原书的一些缺点和问题进行改动和加工是很有必要的。演义小说《英烈传》的明太祖是中心人物,其性格特点及内心世界都有所描写,譬如他对战争的体验和感受等,但仍不够明显,小说主要把他作为元明历史事件中的一个经历者来表现,且加以神化,对他出世的描写过于离奇。有的《明英烈传》旧书里朱元璋是重要人物却非中心人物,是诸位农民起义首领中的一员,在参加农民战争时能和众弟兄同甘共苦,顾全大局,勇谋兼备,称帝后却刚愎寡恩,还暗害功臣。马皇后也从一个知书达理的佳人变为心胸狭窄的权贵。朱元璋、郭英、常遇春等英雄的江湖豪侠行为得到表现,可又在许多地方过分地渲染和宣扬。胡大海这个人物,就像《水浒传》的李逵和《说岳传》的牛皋,天不怕地不怕,作战勇敢,反抗精神比较突出;又似《说唐传》、《兴唐传》的程咬金,风趣幽默的福将,战番将时斧子就会使那么几招,常化险为夷。此人的热闹话题很多,可也有不少趣味不高的成分。胡大海之子胡强,吃虎奶长大,能食活牲畜,似凶神恶煞一般。旧本的朱元璋所部不属于韩山童、刘福通的红巾起义军,朱元璋之外的其他反元领袖也受到诬蔑,形象被丑化。刘福通还成了在乱石山设兴隆会谋害英雄的恶贼之首。《朱元璋演义》整理者对《明英烈》旧本里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适当的加工改写,通过朱皇帝早期的一些经历,表现他逐步走上反抗道路的历程。对刘基、徐达、常遇春、胡大海等主要人物的一些性格和事迹都进行了重新改写。北方红巾起义首领刘福通,在旧本里成了朱元璋的敌人,他在百梁楼兴隆会害朱元璋的故事,有点《西汉》鸿门宴的味道,挺热闹,却太不合理。《英烈传》小说里是郭光卿旧将孙德崖在百凉楼诳朱元璋赴宴,不是刘福通,与《明英烈》不同。历史上的刘福通英勇反元,根本就没和朱元璋为敌,况且朱元璋的军队也属红巾军。整理者别出心裁,把谋害朱元璋的刘福通改成陈友谅。史籍记载,陈友谅原是徐寿辉的部下,后害徐寿辉自立为王,还曾降元,是朱元璋的死敌。守太平城的花云就是被陈友谅贼军杀害的。陈友谅后来与朱元璋大战鄱阳湖,有很多徐寿辉旧部将士倒戈帮助朱元璋的部众打陈友谅,也成了导致陈友谅失败的一个因素。整理本里的陈友谅是十八家反王的总盟主,他恰恰有集合众反王的权力,陈友谅在百凉楼和朱元璋等人的冲突,加深了汉、吴军事集团的矛盾,使自己更不得人心,最后在鄱阳湖的兵败顺理成章,也是咎由自取。原书中武科场元军想用火器炸众举子,是因为马的排泄物使引芯灭了,暗雷失灵。整理本改成火工司在徐达影响下,深明大义,想办法故意使总雷周围的雷不响了。在单田芳说的《明英烈》里,是因偶然降雨,浇了飞铁鸟,使众豪杰脱险。《朱元璋演义》对武将的水平也有详细表现,无论步战厮杀还是马战、水战,各具特色,变化万千;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兵刃(金镫槊、青铜槊、禹王槊、金纂沥泉枪、虎头亮银枪、盘龙方天戟、九凤朝阳刀、九耳八环刀、锯齿飞镰刀、擂鼓瓮金锤、虎尾三节棍等,不胜枚举),还有暗器(飞石、枣核镖、火球等)及各式火器(火炮、火蒺藜、火箭、火铳、大小将军筒等)。从形象气度和所使兵器来看,张兴祖很像宋代的岳飞岳元帅,傅友德颇似汉末的关公关云长。另外,传统戏曲、曲艺的渊源关系,在这里也得以体现,比如戏曲《武当山》同陈也先设擂逞能的是也先之妹秀英,此女子武艺高超,打败陈也先的朱元璋火烧真武庙之后,却败给秀英,真武大帝显圣使秀英死去,朱元璋打算以后给真武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这显然带有神怪色彩。评书整理本是老侠梅士祖、马从容妙计假托真武帝君显圣,书中也无陈也先的妹子这个巾帼高手。再比如,整理本的郭英和薛景云是未婚的夫妇,戏曲《紫金锁》薛景云与郭英以前并不相识,有位道者给薛景云紫金锁,说以后能开锁者即夫君,后来郭英开锁并杀驸马救薛景云。戏曲《状元印》陈友谅和方国珍较劲,郭英射箭分开陈、方等故事都表现的挺有趣。武殿章是丑角,活灵活现,本领高强而又诙谐大方,这与评书整理本里武殿章果敢沉稳形象有所不同。反出武科场托住千斤闸的是胡大海,整理本里是常遇春托闸。
- 完结济公传完结至第74集
- 《济公传》主要讲述济公济困扶危,惩治强梁,与为富不仁者作对的故事。叙济公原名李修缘,系罗汉转世,二十七岁出家灵隐寺。他不戒酒肉,佯狂似颠,故称济颠,曾治愈宰相秦熹之子病,为秦子之替修。该书目多由济公降世、十度说起,至三探娘舅、九僧擒韩殿、西天朝佛缴法旨止。其中有淫贼华云龙盗走相府珠冠,济公三擒华云龙;金山寺八魔炼济颠,太乙真人、长眉罗汉助济公降魔;小西天盗贼狄之昭杀人移祸,狄小霞、谭宗旺错配夫妻,济公点化狄小霞共破小西天;五云阵斗法等主要回目。走走走,游游游,无是无非度春秋。今日方知出家好,始悔当年作马牛。想恩爱,俱是梦幻。说妻子,均是魔头。怎如我赤手单瓢,怎如我过府穿州,怎如我潇潇洒洒,怎如我荡荡悠悠,终日快活无人管,也没烦恼也没忧,烂麻鞋踏平川,破衲头赛缎绸。我也会唱也会歌,我也会刚也会柔。身外别有天合地,何妨世上要髑髅。天不管,地不休,快快活活做王侯。有朝困倦打一盹,醒来世事一笔勾。自古当年笑五侯,含花逞锦最风流,如今声势归何处?孤家斜阳漫对愁。嗟我儿辈且修修,世事如同水上鸥,因循迷途归愿路,打破迷关一笔勾。谁能谁不能,能者在五行,五行要不顺,能者也不能,众公不信细叮咛。看那众富翁,骑骡押马身受荣,再看那贫军寒民与百姓,无吃无穿受困穷,皆困前生造定孤衾独拥,睡熟转浓,梦见登科第,圣恩优宠,官居极品,父母褒封,衣锦归故里,拜友祭祖因茔。一虚忙惊醒,依然敝帐枕樵童。只听窗外寒虫叫,原来残蝉唱古松。世人忙碌碌,都在一梦中。也梦为寒士,也梦做庄农,也梦陶朱富,也梦范丹穷,也梦文章显达,也梦商贾经营,也梦位登台鼎,也梦执掌元戎。离合与悲欢,寿夭共穷通。仔细从头看,都在一梦中。方知父母与妻子,儿孙合弟兄,俱是梦里来相共。纵然衣紫腰金,出拥花聪,也是南柯一梦中。济公(1148年—1209年),原名李修缘,南宋高僧,台山永宁村人。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颠,初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主要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他好打不平,息人之净,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